在高考備考期間,由于長期高負荷的學習,很多學生會產生程度不同的生理耗竭、情緒耗竭和學習低效能感、師生疏離等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學習倦怠”。如何應對學習倦怠成為中學生考前心理輔導的重要內容。
倦怠癥1:生理耗竭,過度努力或過度焦慮大量消耗體力,導致體力不濟,具體表現為上課坐不住、記憶力下降等癥狀。
解決方法:(1)中醫診治,采用藥補補充體能,以增強體質。(2)緩解焦慮,減少體能消耗,可采用認知療法與行為訓練相結合。首先澄清認知:現在問題是什么?擔憂和焦慮有用還是有害?如果沒用,有用的方法是什么?使學生認清自己擔憂的是升學問題,而焦慮只會給自己帶來痛苦和煩惱。其次,進行卷入學習的行為訓練,以體驗從事高效學習的潛力和抗焦慮的能力。具體做法如下:首先,進行自我暗示:“我很忙,我的時間很寶貴,只有集中精力才能實現升學目標”;其次,確定一個短時間的學習目標:如十分鐘內做三個題目,或記三個問題,迅速投入學習,在完成任務后評估焦慮體驗,會發現集中精力學習時焦慮不見了,學習效率也提高了許多,以培養克服焦慮和處理情緒煩躁的信心和能力。
倦怠癥2:心理耗竭和低效能感,主要表現為缺乏學習信心、熱情和學習斗志。
解決方法:(1)分三個時段進行積極情緒暗示:早起時就學習價值進行暗示,告訴自己今天又會學到新知識,鞏固舊知識,提高學業成績;課前幾分鐘的暗示,即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又會有進步,現在每一分鐘的成功都意味著更進一步接近學習目標;晚上睡前的積極反饋暗示,通過回想自己所學知識,列舉收獲,體驗進步,感受到自己天天向上,激發自身斗志。(2)用自我反問的方法進行自我激勵,比如:把一件事情做好并非他人專利,別人能做到,為什么我不能?既然我已經開了頭,克服了許多困難,現在難道就不能堅持下去,戰勝困難嗎?……(3)成功學習。要求學習者明確每個時段的學習任務,在學習時集中注意,課中及時復述和思考,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知識,根據學習問題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和復習;再結合前面兩種自我暗示法進行學習進步反饋,就能不斷體驗到從成功走向成功的感覺,從而激發無限的斗志和潛力。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心理學系教授戴春林)
原標題: 高考逼近,如何驅逐“學習倦怠”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