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縣發改局幫扶團,我們村莊大變樣了!”這些天,面對一撥撥前來參觀的人群,仙居縣“五水共治”樣板村、白塔鎮上橫街村黨支書許子兵感激地說。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基礎上,幫扶團還為上橫街村明確了“整合農家樂產業、發展集體農莊、建設文化禮堂”的項目幫扶思路。眼下,三大項目進展順利。
2011年底以來,仙居縣開始組織實施“強基惠民村村幫”工程,按照“一村一團、一團三人、一幫三年”的模式,選派2000多名機關干部,向全縣所有行政村派駐幫扶團,每團團長由科級干部擔任。“我們把‘村村幫’工程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致力打通密切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干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仙居縣委書記單堅說。
用心幫——
因村制宜,按需派團連民心
初夏,皤灘鄉板橋村的500畝精品提子基地里,提子枝葉繁茂、長勢良好。正在基地忙碌的村民方炳先說,“在幫扶團的幫助下,村里的現代農業蒸蒸日上。”
“板橋村位于旅游重鎮皤灘鄉,結合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適宜發展現代農業,還可帶動觀光游。”板橋村幫扶團團長、仙居縣農業局局長楊賽中這樣解釋幫扶的初衷。目前,該村還建成綠色楊梅基地1000畝。
在結對村幫扶中,仙居縣開展“五幫五促”,即幫理順關系、促班子和諧;幫扶優機制、促管理民主;幫理清思路、促科學發展;幫破解難題、促惠民先行;幫文化建設、促鄉風文明。
去年,仙居縣實現行政村規模調整,從723個行政村調整為418個村(居)。根據實際,今年初,仙居縣開展“新年新村領新愿”活動,了解各村的重點需求和主要困難,分門別類建好村情臺賬,按需派團。白塔鎮高遷村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景區,并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今年,該縣選派了由縣文聯班子及業務骨干為主的新幫扶團聯系該村。縣文聯以“文化惠民”為主題,利用自身文藝優勢,開展紅紅火火的農村基層文化建設。
三年來,仙居縣各幫扶團隊已累計落實低收入農戶創業增收、農田水利建設等各類民生實事項目2700多個,落實資金3000多萬元。
突出評——
一線考核,過程目標兩手抓
點擊“仙居縣群眾工作網”,一張“電子民情全景圖”躍然于眼前:全縣各個行政村9萬多條基層信息,各幫扶團隊的“履諾進度”、“幫扶日志”、“督辦點評”等一目了然。
仙居縣各個幫扶團年初在各聯系村公開承諾,每年至少幫聯系村辦1件民生實事。同時,建立“每季例會、半年點評、年終考評”的工作機制,建立以群眾評議為主的考核評價機制,通過“面對面”與“背靠背”相結合的方式,對幫扶團成員在幫扶期間的工作作風和幫扶實績等進行一線跟蹤評價。在各鄉鎮(街道)“村村幫”工作例會和點評會上,幫扶大團團長、聯系鄉鎮的縣領導檢查點評每一階段的幫扶情況,督促工作開展。南峰街道還投入使用遠程指紋考勤機,規定每個駐村干部一周下村必須有3天時間,在所駐村進行指紋考勤,并委托第三方機構測評群眾對駐村干部的滿意度。
仙居縣把幫扶工作列入縣對鄉鎮、部門綜合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內容,考核評議結果作為干部評先評優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仙居縣還兩次開展“十佳”幫扶團隊和“十佳”幫扶干部的評選活動。目前,全縣有7名優秀幫扶干部得到提拔使用或轉任重要崗位,對群眾不滿意、成效不明顯的5個幫扶團隊進行了調整,對21名表現不佳的幫扶干部進行誡勉談話。
創多贏——
百姓受惠,干部在基層成長
公盂村,位于田市鎮海拔600米的高山上,因風景優美被驢友稱為“華東最后的香格里拉”,通向外界的卻是一條需要爬2個多小時的崎嶇山路。然而,三年里,該村幫扶團就是一次又一次爬上這個小山村,幫助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新建兩座公共廁所,還幫助村民發展梯田油菜種植和高山農家樂等項目,帶動村民在家門口致富。
不僅是民生實事,在幫扶中,仙居縣還幫助300多個黨組織實現晉位升級,幫助176個有矛盾的村班子理順了關系。幫扶團還通過“慈孝仙居”創建、文化禮堂建設等,促進鄉風文明。
據統計,仙居縣選派的2000多名“村村幫”成員中,大批干部沒有農村工作經歷,特別是一些年輕干部基本上是從“家門”到“校門”再進“機關門”的“三門干部”。在幫扶中,這些干部從與村民拉家常、噓寒暖開始,從幫群眾解決雞毛蒜皮的小事做起,在辦實事小事中積累起與群眾的感情,慢慢學會如何與群眾說話,如何做群眾工作。
幫扶團成員楊俞娟是浙大碩士,談起兩年多的幫扶實踐,她感慨:“學校畢業就工作,剛到村時,村民一開玩笑就臉紅,遇到事情心就慌;現在,和村民打交道比較自然了,和村民的心更近了。”
原標題: 仙居:真情幫扶 百姓點贊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