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一見老人就來勁 解密保健品推銷“吸金術”
2014年05月26日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摘要】 健康顧問的關心“無微不至”,一聽說老人身體不好就來勁。營養專家提醒,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沒有治療作用;患有疾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不要相信違法廣告的宣傳。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健康越來越重視,購買保健食品的人也逐漸增多,其中老年人占了絕大多數。

  筆者調查發現,如今一些不良的商家,專門盯上了退休老人,他們打著公益的幌子、聘請所謂的專家來講座、搞免費旅游、大打感情牌,設置一個個溫柔的陷阱,騙取老人們的信任,吸取大量的金錢。

  高價保健品成本低廉,效果跟中獎一樣沒準

  5月9日,家住海門街道某小區83歲的劉奶奶,提著一大盒保健品來到椒江區食藥監局,想請工作人員鑒定一下產品的真假。

  該局協調科科長黃臨打開包裝盒發現,里面一共有3種產品:一種叫“富硒納豆片”的產品包裝非常豪華,另外兩種是綠盒和藍盒裝的。藍盒裝的印有健字號保健食品標志,且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上可以查詢到該產品;“富硒納豆片”和綠盒裝上印的都是QS食品認證標志,是食品而非保健品。

  黃臨說,帶QS標志的是否為真,需由工商部門來鑒定,然后再委托生產地質量技術監督局去核查。由于生產商在廣州,跨省鑒定的程序非常復雜,消費者基本上很難去申訴和維權。

  標價4850元的“富硒納豆片”總共有10小瓶,每瓶100片,每片價格高達4.85元,另外兩個產品總共4880元。

  黃臨說,可以肯定這幾樣產品都不值這么多錢,比實際價格高得離譜,產品成本只有幾十元,錢主要用在請專家講課、組織旅游等營銷環節上。這個花高價買來的“富硒納豆片”劉奶奶已經吃了3瓶,她說,“效果一點兒也沒有。”

  劉奶奶和老伴陳大爺都是退休教師,都已80多歲了,每月退休工資加起來有一萬多元,至今,他們在保健品上花了八九萬元。劉奶奶在退休前就開始吃各種保健品,到現在起碼吃了10幾種,“有時候買的對路,有時候買的不對路,效果就跟中獎一樣沒準”。兩位老人的很多同事、朋友也有吃保健品的習慣,有的一年就吃掉五六萬元。

  那么,地下保健品是如何將黑手一步步伸向老人們的呢?筆者來到劉奶奶家里,劉奶奶展示了一大堆保健品盒子、購買產品的會員證和卡。劉奶奶說,那些賣產品的一般叫健康顧問。健康顧問通過在公園發傳單或老人介紹老人等途徑認識他們。

  免費旅游、發放小禮物、請專家講課,什么招都有

  “免費旅游”是地下保健品營銷慣用的套路,線路一般以短途游為主。當然長線旅游也有,不過主要針對忠實客戶,也就是經常購買產品的老人。

  在一次名叫“療養游”的活動中,包括劉奶奶和陳大爺在內的43位老人,被組織到江西的明月山玩了一個星期。老人們來自椒江、溫嶺、玉環、溫州等地,除了游山玩水,途中還組織了做游戲、搞競賽、拉歌等活動。這次,劉奶奶還叫上了自己的妹妹,費用為每人1800元,其中產品費1200元。劉奶奶算了一筆賬,來回車票、住宿費等也要600元了,還有產品,這趟旅游挺劃算的。不過,她并沒有懷疑產品的真實價值。

  除了旅游,老人們去聽講座還能夠免費領到雞蛋、面條、酒、洗潔精等日用品。就在筆者采訪劉奶奶時,一個健康顧問又給她打來電話,邀請她參加第二天的客戶回饋會。劉奶奶說,肯定又是以發獎品的名義去聽講座、搞推銷。

  講課的人是產品最重要的推銷者,能不能讓老人購買產品,就看講座的人“派頭”夠不夠大。因此,每次講課的人都被包裝成來自上海、北京等地大醫院的“名家、院長、教授、主任醫師”。這些“專家”都不是輕易能夠請得到的,“因為平時找他們看病的人太多了,能來是老人們的幸運。”

  “講課生動、多才多藝”是“專家們”的共同特點。劉大爺說,他們講課水平的確很高,花樣特別多。有一次,來了一個跟某位偉人長得神似的“專家”。“‘專家’推銷的一款產品賣4000多元,買產品的老人排成了長隊,買完產品后還可以跟‘偉人’合影。”“專家”在推銷產品時,說得很動情,“這次紅色健康行是響應中央慰問老區的,臺州本來輪不到,后來我為你們爭取到了,所以我來不是為了賣產品,而是為了健康而來。”

  當然,“專家”不會赤裸裸地賣產品,而是利用給老人檢查身體的機會,旁敲側擊對老人加以引導:老人們被檢查出來身體有問題,會被建議購買某種產品;如果身體健康,他會說,要是吃下這個產品,以后身體會更好。劉大爺說,“專家”推銷的產品最起碼三四千元,至于“專家”的真實身份,他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很少能第二次看到。

  此外,講課的組織者會經常安排已經用過某產品的消費者現身說法,做活廣告。作為回報,他們會給予現身說法者一些優惠或者贈送一定的產品。

  關心“無微不至”,一聽說老人身體不好就來勁

  除了專家和各種免費項目,健康顧問的“貼心”服務也是老人們依賴地下保健品的重要因素。

  說起健康顧問的服務態度,老兩口都說好。“比如,家里電腦出了點小毛病、上網投個稿,一個電話打過去,他們就會立馬過來,即使她們不會,也會請別人來幫忙;節假日都會打電話來問候我們。”

  劉奶奶說:“子女平時都有自己的工作,有時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劉奶奶眼里,健康顧問是專門服務老人的。比如她自己出去旅游,家人就會擔心她的安全,但是跟著健康顧問出去旅游,家人就很放心。

  不過健康顧問對人是戴著有色眼鏡的。陳大爺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他們在老年公園遇見了一個推銷保健品的,對方說買不買產品都沒關系,就想跟他們交個朋友。后來,劉奶奶經常買產品,陳大爺則不買,以后,這個顧問就對劉奶奶特別熱情,對陳大爺很冷淡。

  健康顧問貼心的背后有著自己的算盤。劉奶奶說:“他們經常打電話過來問我,最近身體怎么樣了?要是我說身體不好,他們就來勁了,一個勁地向我推銷保健品。”

  溫柔的背后是一場“吸金術”

  劉奶奶說,她買保健品的心理是這樣的:“上班的時候身體一直不太好,常常生病,退休后閑下來了,負擔沒那么大了,就想把身體養好,于是開始吃保健品。保健品貴是貴,但家里也沒什么經濟負擔,子女也不要我的錢,只要保健品對身體有幫助,就舍得花這個錢。年輕的時候拿健康去換錢,老了就拿錢買健康。”

  黃臨說,這些產品的成本都非常低廉,吃下去一般不會出什么大問題。產品可能是真的,但是作用被夸大了,價格被賣高了。他們也接到過類似的投訴,而且受害人基本都是離退休人員,為了躲避執法部門的監管,推銷保健品的大多隱匿在酒店、小區、寫字樓里,賣出去的產品也不會出示發票,由于取證難,維權成功的概率非常低。

  據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每年保健品的銷售額約為2000億元人民幣,但其中70%以上的保健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現象。老年人是保健品市場最大的消費群體,也是最易被不良商家“忽悠”的群體。面對眾多健康知識講座時,大多數老人不具備辨別能力,使得他們成為地下養生保健行業盯上的高危人群,保健品講座就是一個又一個撬開老年人錢包的陷阱。

  營養專家提醒,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沒有治療作用;患有疾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不要相信違法廣告的宣傳。

原標題: 揭密地下保健品推銷的“吸金術”

稿源: 臺州晚報  作者: 通訊員 陳胡南 文/圖  編輯: 金子琳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相關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