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0后”如何讓養老不差錢
私營企業養老金“不給力”,退休生活得靠自己。“60后”丁先生愛自駕旅行,想換SUV。懷揣210萬元存款,退休后如何保持原來的生活水平?掂量著自己的錢袋,丁先生是否該換車呢?
國內延遲退休方案懸而未決,但作為“60后”的丁先生,恐怕無論如何也會攤上“被延遲”這檔事兒。以丁先生的實際情況,他退休后的收入會明顯縮水,如此算來延遲退休好像也是不錯的選擇。然而,既然懷著一顆想遠行的心,工作似乎就成了羈絆。丁先生希望退休后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并能和太太一起去完成行者的夢想。
私企白領福利欠佳
丁先生在一家私營企業工作,平均稅后收入18000元,年底照例有紅包。公司福利一般,收入的大部分以獎金形式發放,基本工資較低,因此每月實際繳納養老金和公積金額并不高,此外也沒有額外補充的養老金和公積金。
假設現在退休,丁先生估計自己每月最多3000~4000元退休金,幸好50多歲的他有一套二室一廳的房子和一輛“滬牌”車,車子和房子的貸款已經還清。丁先生的女兒也已經畢業工作,他唯一要顧慮的是退休后自己和太太的生活。丁太太50歲退休,每月退休工資僅2800元。
退休前后收入懸殊如何銜接過渡?
50歲前,丁先生也考慮過退休后的安排,只是那時候覺得距離退休還有10多年,因此一直處于“有心”而沒有“上心”的狀態。時至今日,眼看太太這點退休工資,他多少意識到了一點危機。
前半生的奮斗,給丁先生家庭留下了210萬元的存款。去年在創新金融理財產品紅火的時候,他似乎一度從各種“寶”中找到了自己退休后獲得穩定收入的方式。那時按年化收益率6%計算,每年可賺12萬元,足夠彌補工資留下的空缺。無奈金融市場瞬息萬變,丁先生感慨地說:“誰能想到,一年不到,收益從高峰的7%跌落到5%以下。”于是他拋棄互聯網理財,轉投近期收益率攀升的銀行理財,購買了兩款中長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產品。
有了前車之鑒,丁先生特別關注理財市場的變化。他購買過微信的理財寶,參與過百度的百發,關注過P2P產品,最近剛上市號稱貨基“3.0版”的薪金寶,他也有興趣嘗試。只是丁先生怕這些金融產品的收益率也僅曇花一現,最后難免淪為眾“寶”中的一個。
與許多養老金不豐厚的準退休族一樣,養老問題困擾著他。不僅如此,繁復的理財品種也讓他頭疼。“近一年,創新產品眼花繚亂,每款還有其不同之處,像我這樣年紀的人,真有些應接不暇。”丁先生道出了部分人的心聲,他不喜歡“花哨”,更在乎實實在在的穩健和收益率。
三廂轎車換SUV退休該換車嗎?
掐指算來,丁先生現在的座駕已經用了五六年,等他退休,車應該也快到退休年限。他和太太都喜歡旅行,自駕游是一份不錯的體驗,但考慮實際情況,換車對于他們是否合適呢?
丁先生的車是一款當時購入價13萬元的三廂轎車,每月開銷大約2000元。假如退休后換車,考慮在高速的駕駛舒適度,他傾向于選擇30萬元左右的SUV。然而,他需要權衡,車輛的消耗成本會不會給他的家庭帶來負擔;其次,他需要預估,買車成本對于家庭資產的影響。
畢竟旅行的方式很多,駕車只是其中的一種。丁先生覺得,哪怕懷揣雄心壯志想走“川藏線”,那還是要掂著錢袋量力而為。旅行只是一周、一月,生活是一年、一輩子,他該怎么處理較好?
月度性收支情況表(單位:元)
本人月收入18000基本生活開銷3100
配偶月收入2800外出就餐購物等2500
娛樂休閑支出1200
養車費用2200
其他收入0其他0
合計20800合計9000
每月結余11800
年度性收支情況表(單位:元)
年終獎金60000旅行費用25000
配偶年終獎金0年末大宗購物15000
人情往來5000
其他收入70000其他0
合計130000合計45000
年度結余85000
家庭資產負債狀況(單位:萬元)
家庭資產家庭負債
活期及現金25房屋貸款0
銀行理財120
互聯網理財50
國債0
股票(市值) 10
基金(市值) 0
汽車(市值) 8
自住房350
投資房0
黃金(1300.60, 7.20, 0.56%)及收藏品0其他貸款0
合計563
合計0
家庭資產凈值563
養老金投資可”一分為二”
文/本刊金融工作室國家理財規劃師邢力
可能趕上延退前的末班車
對于丁先生十分擔心的“被延遲退休”一事,盡管具體執行方案尚未出臺,但從此前官方透露的信息看,大體上應該是用10~20年時間,以小步漸進的方式把男性退休年齡從目前的60歲延遲到65歲。由此推算,丁先生很有可能會趕上延遲退休政策啟動前的“末班車”,即還是在60歲退休,或61歲前后退休。
養老金投資一分為二
盡管距離退休年齡已不到10年,但考慮到如今人均預期壽命越來越長,丁先生在進行退休金投資規劃時必須優先考慮長壽風險,因此最好將目前的210萬元金融資產分成兩部分投資。其中100萬元可以用于在退休后的最初十年(60~70歲)補貼社保養老金的不足,以及這十年中可能需要用到的女兒嫁妝、女兒婚房、養車、旅行等費用。這部分資金的可投資期限相對較短,因此最好購買一些風險較低的的固定收益產品。
另外100萬元資金用于70或75歲以后,高齡老年期的生活支出,到了那個年紀后,腿腳不再像60多歲時那么利索,旅行的精力會有所不足,各種疾病也會不期而至,因此必須要預備更充裕的資金用于醫療、家政和生活護理方面的支出。由于這部分資金還可以投資10多年,足以安然度過一個牛熊周期,因此完全可以投資股市這樣的風險較高但潛在收益也較高的權益類資產,比如購買一些指數基金。畢竟丁先生沒有第二套可收取租金補貼養老支出的投資性住房,只有通過適當提高投資預期收益率才能彌補退休支出的缺口。
剩下的10萬元,可投資余額寶等貨幣市場基金,作為隨時可以提取出來的家庭緊急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
無需過分追逐互聯網理財
去年以來,互聯網金融風生水起,丁先生也通過購買各種“寶寶”嘗到了甜頭,但目前的各種互聯網理財產品只是以簡單易懂的語言和便捷的投資體驗來包裝傳統理財產品,本身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創新,它也有傳統理財產品所面臨的風險。再加上各大互聯網公司不斷推出各種抓人眼球的噱頭,使得原本應該更簡單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實際上變得更加復雜。
但透過現象看本質,固定收益產品始終有一個三性(收益性、風險性、流動性)原則,像余額寶那樣的貨幣市場基金,具有極高的流動性和極低的風險性,正常收益只能達到4%~5%,而像長期國債、債券型基金、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或者養老保險大致的年化收益在5%~6%,依靠降低流動性來獲得高一些的收益。如果收益率達到8%以上固定收益產品,一般都是互聯網企業的短期營銷噱頭,或者信托、P2P等風險相對高一些的產品。由此可見,不管把理財產品包裝成什么名稱,不管叫這個“寶”是那個“寶”,只要拿這個三性原則去掃描,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對丁先生來說,能獲得6%左右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以及能獲得7%左右收益的分級基金穩健份額都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是否換車取決于退休生活打算丁先生最后的理財困惑是要不要換輛SUV。從一輛汽車的消費周期上看,丁先生到退休時換輛車無可厚非,但是否一定要換一輛30萬元級別的SUV則要看丁先生對退休生活的打算。一方面,SUV價格高、耗油大,維護成本也相對較高,另一方面,丁先生退休后準備花多少時間旅行?旅行中有多少比例是自駕游?自駕游又會有多少次會前往“川藏線”等崎嶇山路?這樣的山地旅行又是否適合老年人?這些問題都需要丁先生好好想想。如果只是在一般的高速公路上開,買一輛10萬~20萬元級別的MPV也能獲得與SUV類似的駕駛舒適度,而且內部空間更大,也更省油。當然,到底是否要換車,以及換什么車,還要看丁先生退休時的投資收益和養老金籌備狀況來統籌考量。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