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方式、經濟價值和豐收季節等原因的差異,會導致不同蔬果的農藥殘余程度有所不同。有一些蔬果是農藥殘余“重災區”,種植過程中最容易被施加農藥,采收后也容易殘余較多農藥。所以挑選的時候一定要多加注意!
1.高經濟價值
因市場價格較好,上市前為了避免果實被蟲咬而有損賣相,賣不到好價錢,所以容易使用較多化學藥劑,使蔬果長得碩大又美觀。像櫻桃、茶葉等都是常被化驗出殘留較多農藥的作物。
2.搶收搶種的蔬果
如臺風來前搶收的,因市場價格較好,容易忽略農藥使用的安全采收期,所以有可能農藥殘留較多。
3.非時令蔬果
有些蔬菜因為是當季生產,處于盛產期,不用噴灑太多農藥、化肥即能生長得很好,因為是合乎此時節生產的。
非當令蔬果的病蟲害會較多,生長不易,所以非得使用許多農藥、催熟劑等,才能對付病蟲害,使其結果、碩大,所以回導致農藥殘余的機會大大增加。所以購買蔬果時最好挑選應季蔬果。
4.連續采收作物
豆莢類、瓜類等蔬果,通常農民會在成熟的蔬果噴灑農藥,以防蟲咬。而這類作物在產季時,會不停地長出新的果實,所以大的果實噴藥時,旁邊尚不能采收的果實也被噴到了,除了有反覆噴灑農藥的危險外,也有可能發生“今天噴藥,明天采收”的狀況,以致容易過量。
5.春夏季蔬果更易殘余農藥
從季節上講,冬季農藥殘留偏低,春、夏、秋季偏高。
因為冬季室內外溫差比較大,空氣流通不是很好,不適合害蟲繁殖,因此農藥用得少,農殘低。
6.愛長蟲蔬果
一般來說,生長期病蟲害較嚴重的果蔬,農藥殘留易超標。豇豆、韭菜等蔬果愛長蟲,常被噴灑較濃的農藥,其中有些農藥毒性較大,且容易殘留;黃瓜、西紅柿殺菌劑多,因其生長環境濕度大,易生病,尤其殺菌劑用得多。相對于殺蟲劑,殺菌劑對人體的危害要小一些。
7.露地野菜
從種植地點上講,大棚蔬果農殘少,因為大棚里可以用防毒網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蟲,因此打農藥較少。與大棚菜相對的是露地菜,看上去好像很天然,但用的農藥其實比大棚菜多。
提醒:不同蔬果農藥殘余程度不同
葉菜類農藥殘留的可能性較高,如卷心菜、白菜等;油菜受污染可能性最大,因為菜青蟲抗藥性很強,菜農易選高毒農藥。菜花、草莓等表面凹凸不平的果蔬農殘相對最多。
青椒、黃瓜、豆角、蘿卜等根莖類蔬菜,以及一些薄皮類果蔬,如西紅柿、櫻桃、油桃等,農藥殘留情況要好些,而根莖類土豆、洋蔥、蘿卜、紅薯、花生等果蔬,因為是埋在土里的,農藥殘留量相對較小。但并非絕對沒有農藥殘留。
有特殊氣味的果蔬農殘最少。像茴香、香菜、辣椒、芥藍等,病蟲害少,農藥用的也較少。但由于韭菜的蟲害韭蛆長在菜體內,菜農易用高毒殺蟲劑灌根,很容易超標。
五招清除果蔬農藥殘留
清水浸泡洗滌法:
一般先用清水沖洗掉表面污物,剔除可見有污漬的部分,然后用清水蓋過果菜部分5厘米左右,流動水浸泡不少于30分鐘。必要時可加入果蔬洗滌劑之類的清洗劑,增加農藥的溶出。
如此清洗浸泡2~3次,基本上可清除絕大部分殘留的農藥成分。
堿水浸泡清洗法:
大多數有機磷類殺蟲劑在堿性環境下,可迅速分解,所以用堿水浸泡的方法是去除蔬菜水果殘留農藥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般在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堿5~10克配制成堿水,將初步沖洗后的果蔬置入堿水中,根據菜量多少配足堿水,浸泡5~15分鐘后用清水沖洗果蔬,重復洗滌3次左右效果更好。
加熱烹飪法:
由于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會隨著溫度升高而加快分解,所以對一些其他方法難以處理的果蔬可通過加熱法除去部分殘留農藥。
一般將清洗后的果蔬放置于沸水中2~5分鐘后立即撈出,然后用清水洗1~2遍后置于鍋中烹飪成菜肴。
儲存保管法:
某些農藥在存放過程中會隨著時間緩慢地分解為對人體無害的物質。所以有條件時,將某些適合于儲存保管的果品購回存放一段時間(10~15天左右)。
食用前再清洗并去皮,效果會更好。以上方法對于蔬菜殘留農藥清除具有良好的效果,既可確保果蔬的營養成分,也維護了食用者的健康。
清洗去皮法:
對于帶皮的果蔬,如蘋果、梨子、獼猴桃、黃瓜、胡蘿卜、冬瓜、南瓜、茄子、蘿卜、西紅柿等等,殘留的農藥的外表可以用銳器削去皮層,食用肉質部分,既可口又安全。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