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學金是學生時代的“輝煌標志”,是每個學子追求的目標。隨著各種名目獎學金的設立、普及,廣東高校里的“獎金霸”們,其收入已相當可觀:學業好可以得獎;贏得比賽可以得獎;發表論文可以得獎……甚至如果你不是學霸,做義工也可以得獎。毫不夸張地說,做學生已經成為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與此同時,也有家長認為,獎學金“獎霸”們獲得多項大獎,本身就業競爭力已經很強,學校更應該把錢用來幫扶學術水平低的學生。
“錢”途光明:
沖擊10萬元大獎不是夢
在華南理工大學,獎學金的獲得者既有競賽達人、學術大牛、小發明家,也有熱衷于公益的環保衛士等。
“獎學金有4個,一共2.9萬;有獎金的比賽獲獎12個,一共大概2.3萬;沒獎金的比賽大概還有十幾次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四的陳芳英說。這位“學霸”剛剛獲得了華南理工大學2013學年國家獎學金。
“除了購置學習用品和衣物,大部分獎學金都被我‘吃’進肚子里了。”陳芳英說,自從有了獎學金的“援助”,陳芳英的父母再也不用操心他的伙食費了。
據說,在華工書讀得好,要沖擊10萬元的獎金,并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從本科到碩士,獎學金拿了77100元、授權專利11項、省級以上競賽獲獎6項……這些獎勵,都是自動化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陳暑生的囊中物。
“The more you know,the more you don’t know.”這句話是陳暑生的QQ簽名。正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鼠標和鍵盤這兩種最常見的交互工具成為他研究的重點對象,經過改造,他獲得11項專利授權,發表3篇論文。
說起自己的學習和研究心得,陳暑生表示:“無論是完成作業還是解決實際問題,都可以當成解決問題來處理,多在草稿紙上描繪問題所涉及的點,一邊思考一邊補充,直至明確從已知條件到目標解之間的一層層關系,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于總結已學知識。”
“類職業”辯:讀書賺錢何須兼職
大學生書讀得好,學問做得好,相當于找份高薪職業。這個理念,學生歡迎,學校也贊同。
廣州大學獎勵力度近年也大力加強。有關負責人提出,博士應該當做“類職業”來看待,其身份應是“科研助手”。中山大學畢業生何先生說,經濟壓力對于不少大學生均存在,如果學術獎金、助學金能與時代匹配,那學生也不要花太多時間去兼職。
家長彭女士則認為,“獎霸”們獲得多項大獎,本身就業競爭力已經很強,學校更應該把錢用在幫扶學術能力較低的學生。
大學賺錢攻略
一、做學術達人
目前,華南理工大學一年本碩博三個階段的獎學金金額高達7200萬元人民幣。記者了解到,最大的獎勵比重在研究生部分。2013年學校學術論文獎共獎勵681人,獲獎論文872篇,發放獎金85萬元;國家獎學金獲得者369人,合計獎勵838萬元;校級獎學金和企業獎學金獲得人數超過6000人,獎勵金額達5648.5萬元。
暨大出臺政策重獎研究生治學,研究生高水平科研論文獎勵計劃尤其惹人注目。學生在國際頂尖學術刊物《CELL》、《NATURE》、《NEJM》、《SCIENCE》上發表學術論文,獎勵研究生20萬元/篇;自然科學類發表在A1類Ⅰ區的論文,獎勵研究生5萬元/篇;人文社科類發表的A1類論文,獎勵研究生5萬元/篇。
二、讀碩博拿“大獎”
今年華工研究生院出臺了新的獎助學金政策,新增博士生學業獎學金、碩士生學業獎學金等,并將獎勵金額全面提高。改革后,碩士生在校期間最高獎助學金可收到17.12萬元,博士生最高40.7萬元。有學生掐指一算,只要“術業有專攻”,靠獎學金已相當于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三年博士,拿40萬,相當于月入萬元了。”
三、參加學術比賽
本科生學術突出也可以拿獎金。“華學”學術創新獎學金,是由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的一個學術性比賽而設立的。
“我參加過三屆‘華學’賽,獲得過兩次特等獎和一次一等獎。”王影航是法學院2012級民商法學碩士:“這是一個成熟的學術交流和學術鍛煉平臺。帶給我很多鍛煉和收獲。”
四、做義工也拿獎
環境與能源學院今年大三的黃日萍就是第四屆廣東溢達獎學金的獲得者,“不僅要給小學生準備40分鐘的上課內容,還要制作PPT向評委展示我們的理念。”黃日萍也走上街頭宣傳自己的環保理念,還參加了“溢達環保俱樂部”活動,擔任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定期給中小學生義教。
五、當“高考狀元”
還沒有進入大學,也有獎金。2013年,華南理工大學通過“英才計劃”攬得一位廣東高考理科狀元,來自廣州市七中的方素,她獲得3萬元的華工特別優秀新生獎學金。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