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營養價值很高,自古以來被人們看作是延年益壽的珍品,是山珍海味中的“八珍”之一。秋季多吃銀耳,可以清肺熱,提高肝臟排毒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而且,銀耳還是女性的美顏佳品,可以潤膚祛斑美白。
有空下廚為自己準備幾道銀耳養顏湯,潤燥美顏。
銀耳的功效
1、潤肺滋陰+排毒抗癌
中醫認為,銀耳性平,味甘、淡,入肺、胃、腎經,能潤肺滋陰,養胃生津,補腎益精,強心健腦,對虛勞咳嗽、痰中帶血,虛熱口渴等均有一定的療效。尤其適合陰虛火旺、免疫力低下、體質虛弱、月經不調的女性食用。
銀耳含豐富的糖類,其中銀耳多糖具有降低血脂,增強吞噬細胞對癌細胞的吞噬功能,間接抑制腫瘤發生。它還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保護肝臟功能。
2、潤膚祛斑+抗衰老
銀耳含有豐富的膠質,其中含有類阿拉伯樹膠,對皮膚角質層有良好的滋養和延緩老化作用。
銀耳也是一味滋補良藥,特點是滋潤而不膩滯,長期服用有滋陰作用,可以潤膚,并有祛除臉部黃褐斑、雀斑的功效。
【推薦食譜】
紅棗銀耳湯
材料:銀耳(干)20克,棗(干)100克,枸杞子100克,冰糖50克
做法:
1、先把銀耳用水泡上,短則一個多小時,長則五六個小時都可以。銀耳泡開后用水清洗兩三遍,控水。將銀耳黃色的根去掉,用手將銀耳撕成小片,待用。
2、將蓮子紅棗和枸杞也用水泡上,這個不用很長時間,一般十分鐘就行了。銀耳處理好了,蓮子紅棗和枸杞也差不多了。泡好后也要控水。將紅棗用手撕開,露出果肉。這么做是為了紅棗香甜的味道容易出來。
3、鍋內加入涼水,將銀耳、蓮子、“露肉”的紅棗、枸杞一同放入。水開后調成小火開始慢慢煮。注意千萬不要大開鍋蓋,不然容易熬干。
4、熬半個小時左右,放入冰糖。
5、冰糖放入后,攪拌,待幾分鐘后,香滑美味的養顏湯可以出鍋了。
紫薯銀耳湯
材料:紫薯200克、銀耳20克、冰糖適當。
做法:
1、將銀耳用清水浸泡1小時左右,至銀耳變軟、完全舒展開來。2、紫薯去皮切小丁。
3、銀耳泡發好后,沖洗掉灰塵等小雜質,再撕成小片。
4、將銀耳放入湯煲內,加水,煮開后轉小火燉煮1小時。(水可以多加點,且要一次加足。一定是小火慢燉,才能將膠質煮出來。心急用大火的話,水燉干了銀耳也不會爛的)。
5、1小時后,銀耳已經煮得比較軟了,下入紫薯和冰糖,繼續煮45分鐘。至紫薯熟透,湯汁粘稠即可。
南瓜銀耳湯
材料:南瓜200g,銀耳一朵,枸杞適量,冰糖20g,金絲小棗10顆
做法:
1.準備所需要的食材,銀耳提前泡發,紅棗枸杞浸泡10分鐘。
2.泡發的的銀耳去根,撕成小朵。
3.南瓜洗凈,去皮切成小塊。
4.銀耳放入煲中,加足水,大火燒開,小火煲50分鐘。
5.煮至銀耳變的軟糯,湯汁變得粘稠。
6.放入紅棗枸杞和冰糖。
7.紅棗煮出香味后放入南瓜再煮10分鐘左右,南瓜變軟,即可關火。
銀耳蓮子湯
材料:銀耳10g、蓮子30g、紅棗10顆、冰糖適量、水淀粉適量
做法:
1、將銀耳以溫水浸泡開后,除去根部雜質;紅棗洗凈,撕開去核備用。
2、食材放入砂鍋中,加入1000毫升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約20分鐘后,加入冰糖調味即可出鍋。
蘋果銀耳湯
材料:蘋果半個,白果適量,銀耳1小朵,枸杞適量,冰糖適量
做法:
1、銀耳用溫發泡發,洗凈后去蒂掰成小朵。白果去殼去皮備用。
2、蘋果洗凈切小塊,泡在淡鹽水里防止氧化。銀耳和白果放入砂鍋里,添加清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熬2小時左右。
3、熬至銀耳軟爛,加入蘋果和冰糖,繼續熬15分鐘即可。
銀耳還能怎么吃?
菜肴
選取潔凈銀耳,烹成湯或菜食用。如健康人用于滋補,可取雞清湯500克,加鹽、料酒、胡椒適量,燒開,將泡發好的潔凈銀耳12克加入清湯內,大火煮,待銀耳發軟入味,盛入小碗內,味精調味后即可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選購銀耳時,如果根部變黑,外觀呈黑色,有異味,說明銀耳已變質不能食用;市售的銀耳顏色特別白的多用硫黃熏蒸過,有損人體健康,不要購買,應買其色淡黃而無刺激性氣味的銀耳。此外,銀耳湯過夜后其營養成份減少,并產生有害成分亞硝酸鹽,故不宜食用。
藥粥
將銀耳、百合、山藥等補劑與米共煮,熬制成粥服用,尤其適用于陰虛體質兼有脾胃虛弱者。
百合銀耳粥:鮮百合50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將百合洗凈切碎,銀耳用溫水發開后,洗凈切碎,與大米同煮為粥。百合,味甘性微寒,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銀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氣健脾。三者同煮為粥,具有潤肺養陰、健脾生津的作用。
銀百秋梨羹:銀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適量。將秋梨洗凈去核切小塊,加入水發銀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蒸1小時后,食梨喝湯,有滋陰潤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膏飲
取銀耳加冰糖燉煮或者與其他補劑配合,可用于一般滋補,也可作為補藥應用。或銀耳6克,泡發,加水與冰糖適量,共燉,早晨或睡前服用,有滋補強壯作用。或銀耳6克,百合9克,冰糖適量,燉煮服用。適用于陰虛肺燥引起的干咳少痰、痰中帶血、咯血等。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