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些朋友滿屏滿屏地刷數字“8”。據說,這是在看誰肺活量大,看憋著一口氣能打出多少個8,打得越多,證明肺活量越大,人的耐力越好。
這樣的所謂“一口氣”,是不是真的能判斷一個人的肺活量?對此,呼吸內科專家予以否定。
專家:憋氣時長不能作為測量指標
肺活量不僅僅看憋氣長短
國內著名呼吸內科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陳正賢教授告訴記者,肺活量指的是人體盡全力吸氣后再盡全力呼出的氣體總量,而不是單純的憋氣時長。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為3500-4000毫升,成年女子為2500-3000毫升,肺活量主要取決于胸腔壁的擴張與收縮的寬舒程度。
陳正賢表示,肺活量確實可以反映肺的儲備能力和適應能力,也反映呼吸器官的最大工作能力。而現在,為了排除因身材的不同而對肺活量絕對值所產生的影響,研究中往往采用肺活量體重指數(肺活量體重指數=肺活量/體重)來作為人體呼吸系統機能狀況的常用評價指標。
“正確的肺活量測量應該是深呼吸,即空氣有進有出。而微信中的刷數字’8’只是憋氣,有進無出。”陳正賢指出,還有另外一種無進無出的一般被稱為屏息,在完成一些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身體狀態要求穩定的動作(如射擊扣動扳機、飛鏢投擲)時會用到屏息。
憋得越長=耐力越好?
“憋氣其實是人的一種本能,多數人在最大限度地吸入空氣后,最多也只能屏氣1分鐘左右。”陳正賢說道。實際上,單靠肺部所能容納的氧氣可以支撐大約4分鐘,但幾乎沒有人能在不經過訓練的情況下,讓屏氣時間接近這個數值。正常情況下,成年人是不會因為自己屏住呼吸而昏迷的,在氧氣不足或二氧化碳過量損傷大腦之前,就會有某些原因讓我們到達屏氣極點,從而忍不住喘息。
總的來說,憋得越長,說明個體耐受缺氧的能力越強,也說明肺部受過“訓練”或是基礎條件較好,因此,肺活量也會相對較好這點還是可以成立的。但實際上,在已有的一些學校的學生長跑成績統計中,最好的肺活量不一定成績最好,較差的肺活量又不一定成績最差,肺活量與成績不一定成正比。在未經過系統訓練的學生中,肺活量影響耐力素質的差別其實沒有想象的大。
據介紹,確實有多方面實驗證實通過耐力訓練可以提高肺活量,然而,為什么肺活量好耐力素質不一定好呢?這就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心臟機能、能量代謝、呼吸肌強弱、人體機能等。人體的肺活量也可能與人體的生長發育、體格大小有關,人體高大瘦長,胸廓擴張大,也會對肺活量有影響。因此,肺活量不能完全反映耐力素質,只能作為參考。
簡單呼吸,鍛煉肺活量
呼吸和心跳是人體兩大生物節律之一。大腦無需意識指揮就可以根據人體的需要調整呼吸節奏。同時,每個人都能在短時間內有意識地屏住呼吸,這種本事可以防止水或灰塵進入我們的肺,在肌肉活動之前維持胸腔大小,以及一口氣說上一長串話。因此通過合適的鍛煉,可以鍛煉肺活量。
●深呼吸法
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氣,使肺的下部充滿空氣。吸氣過程中,由于胸廓向上抬,橫膈膜向下,腹部會慢慢鼓起。然后再繼續吸氣,使肺的上部也充滿空氣,這時肋骨部分就會上抬,胸腔擴大,這個過程一般需要5秒鐘,最后屏住呼吸5秒鐘,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可以將屏氣時間增加為10秒甚至更多。肺部吸足氧氣后,再慢慢吐氣,肋骨和胸骨漸漸回到原來位置。停頓兩秒鐘后,再從頭開始,反復10分鐘。練習時間長了,能成為一種正常的呼吸方法。
●胎兒呼吸法
吸氣時用鼻腔,腹部肌肉用力,將胸腔張到最大,呼氣時從口呼出,每天練習3-5分鐘,堅持6-8周。
●靜呼吸法
將右手大拇指按住右鼻孔,慢慢地由左鼻孔深呼吸,有意識地想象空氣是朝前額流去的。當肺部空氣飽和時,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把左鼻孔按住,屏氣10秒鐘再呼出。然后按住左鼻孔重新開始,每邊各做5次。
●睡眠呼吸法
躺在床上,兩手平放身體兩側,閉上眼睛開始做深呼吸。慢慢抬起雙臂舉過頭部,緊貼兩耳,手指觸床頭。這一過程約10秒鐘,雙臂同時還原,反復10次。此法還可助您安然入睡。
●運動呼吸法
在行走或是慢跑中主動加大呼吸量,慢吸快呼,慢吸時隨著吸氣將胸廓慢慢地拉大,呼出要快,每次鍛煉不要少于20次,每天可若干次。
除此之外,適量的體育鍛煉、多喝水、到自然氧吧給肺換換氣,也是增強肺活量的好方法。(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陳正賢教授文/羊城晚報記者陳輝通訊員簡文楊)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