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李皖生轉到了普通病房。陳興多攝
3月12日上午11點多,市立醫院ICU病房緊閉的房門打開了,醫護人員小心翼翼地將李皖生推出病房。在妻子何斐的陪伴下,他被轉移到了普通病房。3月6日晚,李皖生因搶救四名中毒工人而身受重傷(見本報3月8日二版),經過幾天的治療,他的生命體征穩定,基本脫離了危險期。一直陪在丈夫身邊的何斐終于可以稍稍緩口氣了。幾天來,醫護人員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
3月13日,椒江區委書記陳祥榮專程來到市立醫院看望李皖生。他仔細詢問了李皖生的身體情況,希望他早日康復。陳祥榮說,李皖生在危急關頭擔起了醫生救死扶傷的第一責任,他的事跡凝聚了社會的“正能量”,他愛崗敬業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李皖生的病情趨向穩定,精神狀態良好,臉上的浮腫也已經消去了許多,“現在科室的病人多不多?同事們忙不忙?”雖然身上還有多處骨折,但李皖生的心已經飛回了急診科。
同事眼中的好醫生
看到李皖生逐漸恢復,市立醫院黨委副書記牟永華也松了口氣。幾天來,市立醫院一直在為搶救李皖生而努力。“李皖生是個很有責任心的醫生。”牟永華回憶,有一天晚上,一個危重病人被送到了急診科。李皖生完成了急救任務,病人被送進手術室,此時,本該下班了的他,卻一直留在醫院。手術完成已經是凌晨的兩點多了,在確定病人沒有生命危險以后,李皖生才放心地回了家。
碰到緊急情況,李皖生都會處在搶救一線。去年11月9日,一個危重病人被緊急送到了急診科。李皖生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救。在搶救過程中,該病人的心跳和呼吸曾多次停止,但李皖生沒有放棄,一直在給病人做心肺復蘇等治療,終于挽回了病人的生命。出院以后,病人給醫院寫來了感謝信,感激醫院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李皖生曾經說過:“值班也好,工作也好,人在醫院,心里就踏實!”醫院的急診科是個比較特殊的科室,病人多,工作量大,并且要求醫生隨時待命。早上8點到晚上9點,下午5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這就是李皖生的工作時間表,而這樣的班,在二月份,李皖生有16個。
提起李皖生,他的同事,市立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金良眼眶就濕潤了。“急診病房是由我、李皖生和另外一名醫生輪班的。但是另一名醫生還比較年輕,剛剛分配進來,又管著120急救,忙不過來。李皖生主持急診科的工作,所以他主動放棄了休息,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醫院里。一個星期,他經常只有兩個下午是可以休息的。”由于病人多,科室人手不足,陳金良和他同事們都處在超負荷工作的狀態,而身為副主任的李皖生更為辛苦。
早上來到科室,去搶救室查看前一天危重病人的搶救情況,做好交接班,然后再到急診病房,評估病人的情況,決定病人分流到哪個科室,這就是李皖生一天基本的工作。陳金良告訴記者,由于病人數量多,急診科醫生的工作量非常大。今年一月份,市立醫院急診科就接診病人18342人次,其中搶救室收治了危重病人700多人次。“常常早上開始查房,查完就到中午了。”陳金良說。
家人心中的好丈夫好父親
李皖生的妻子何斐也是市立醫院的醫生。兩人平時的工作都非常忙,連一起在家吃飯的機會都很難得。今年除夕,李皖生頂替家里有事的同事值班,于是夫妻倆一起在醫院食堂吃了年夜飯。何斐清楚地記得,3月6日晚出發去碼頭前,李皖生還給她打了個電話,說要去現場救人,讓她帶著兒子先吃飯。丈夫在吃飯時間還要搶救病人,何斐已經習以為常了,同是醫生的她理解丈夫的工作,并不覺得丈夫虧欠了家庭什么。
李皖生和何斐的兒子今年9歲,正在上小學。因為夫妻倆有時都要值班,所以兒子常常在醫院吃飯,寫作業,對他來說,醫院就跟家一樣。“有時會覺得對不起孩子,很少有時間帶他出去玩,連作業都只能在醫院里做,但孩子特別理解,不哭不鬧。”何斐說,盡管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少,但在孩子心里,李皖生是一個好父親。
李皖生全身多處骨折,還需要后期手術,完全康復,可能還要四到六個月的時間。“李皖生喜歡踢足球,是醫院足球隊的隊員。現在,大家都希望能夠早日在綠茵場上看到他的身影。”何斐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