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上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成立以來第一次發布11類食品國家監督抽檢有關情況以及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的工作信息。
“瓶(桶)裝飲用水、配制醬油存在一定安全隱患,配制醬油不合格率為14.3%,瓶(桶)裝飲用水樣品不合格率11.9%;22個省份86家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均合格。”6日上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成立以來第一次發布11類食品國家監督抽檢有關情況以及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的工作信息。
配制醬油和桶裝水不合格率居前
多為小微企業生產
“從食品不合格的品種來看,像桶裝飲用水和配制醬油的不合格率還是比較高,”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一司司長馬純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這次抽檢的不合格企業的情況分析,多數是小型、微型的食品生產企業,對于大桶水、配制醬油的監管,包括食用膠的監管,今年四月初食藥監總局已經部署各地加強監管,也發了文件。
抽檢數據顯示,一是小麥粉、嬰幼兒配方乳粉、煉乳、奶油、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樣品未發現不合格。二是乳制品、食用植物油以及糖果、果凍等食品存在部分不合格項目。例如,5417批次液體乳樣品,不合格樣品數為44批次,樣品不合格率為0.8%;611批次糖果樣品不合格樣品數為10批次,樣品不合格率為1.6%;98批次果凍樣品,發現2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不合格率為2.0%。三是瓶(桶)裝飲用水、配制醬油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例如,抽檢2846批次瓶(桶)裝飲用水樣品,不合格樣品數為340批次,不合格樣品率為11.9%;21批次配制醬油樣品,3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不合格率為14.3%。抽檢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超標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據食品監管一司巡視員畢玉安介紹,本次抽檢選取了消費者反映意見較大、關注度相對較高的11類食品。
“大桶水的保質期比較短,一般是30天,大桶水的存放條件和存放時間也會影響大桶水的質量。”畢玉安回應桶裝水不合格率高的疑問時表示,大桶水的儲藏、經營、配送各個環節也會存在一定的隱患,從各地方處置的情況看,規模小的企業產生問題比較多。食藥總局已采取要求監管部門督促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格要求各地加強市場準入管理等管理措施。
餐飲食品:添加罌粟殼蘇丹紅等現象仍存
鄉鎮街道有望設立食品藥品監管所
“從不合格的項目來看,這次主要是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菌落總數等微生物超標。”馬純良如是說。
“餐飲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火鍋底料中違法添加罌粟殼,在辣椒及其制品中違法添加蘇丹紅和羅丹明B等非食用物質的現象依然存在。”食品監管二司司長張靖公布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信息時表示,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整體狀況穩定向好,但部分問題不容忽視,檢測的過程中,仍然還發現有非法添加蘇丹紅等用來著色、染色的行為。從抽檢的總體情況看,發現問題的樣品為6.56%。
此次抽檢企業地處的地區相當一部分是農村或城鄉結合部,存在小作坊現象,尤其是一些城鄉結合部的企業,質量安全保障程度比較差。對此,馬純良表示,各地正在進行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體制改革完成之后,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要延伸到鄉鎮、街道,要設立食品藥品的監管所,設立之后將會對所有生產食品的加工小作坊進行全面的登記和管理,從而保障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的食品質量安全的水平。
月底公布合格乳粉企業名單
公布機制將常態化
對于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審核,馬純良表示,截止到5月5日,已經開展現場審查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是81家,現在已經發放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有45家。未通過審核的企業有5家,還有已經申請延期和未提出申請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是28家,5月31日,會公布通過審查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生產企業名單和產品的信息。
對于今后公布制度,馬純良表示,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將形成發布的常態化機制,下一步食品安全國家專項抽檢確定一個原則,就是要市場買樣,異地檢測,異地抽檢,輪流檢測,結果公布,形成常態化的公布機制,同時通過公布結果來倒逼基層監管部門落實監管責任,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中新網健康頻道)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