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洋奶粉新規執行———未經注冊的境外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允許進口銷售,這將從源頭上確保進口洋奶粉的質量安全。
原標題:今后買洋奶粉,可上網查驗“正身”了
曾經,市場上眾多的洋奶粉品牌愁煞了不少準爸媽,那些琳瑯滿目的品牌多得讓人無法挑選。別擔心,從5月份開始,眾多洋奶粉品牌想要擠進中國市場不那么容易了。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洋奶粉新規執行———未經注冊的境外生產企業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允許進口銷售,這將從源頭上確保進口洋奶粉的質量安全。
那么,新政實施將近一個星期,臺州的洋奶粉市場究竟如何呢?
可以放心購的洋奶粉品牌亮相
昨日,記者在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網站上看到,首批通過注冊的進口乳品生產企業已經被公布,名單上共有1122家境外乳品生產企業,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41家,美國的廠商暫時“缺席”。
在公布的首批名單中,41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共涉及13個國家,它們分別是愛爾蘭、奧地利、澳大利亞、波蘭、丹麥、德國、法國、韓國、荷蘭、西班牙、新加坡、新西蘭、英國。日本和美國的奶粉生產商未出現在名單里。此外,在這41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中,惠氏、雅培、多美滋、亨氏等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品牌生產企業均在列。
對消費者來說,更大的利好消息應該是,人們購買洋奶粉后,可以點開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官網(www.cnca.gov.cn),即可對洋奶粉驗明正身。
加貼標簽的洋奶粉仍然有售
和這個新規配套的還有4月1日的另一個規定: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中文標簽必須在入境前就直接印制在最小銷售包裝上,不得在境內加貼。產品包裝上沒有中文標簽或中文標簽不符合我國相關規定的,不得入境。
昨日,記者走訪了我市部分超市和嬰幼兒用品店,發現這項新規雖然是從4月開始實施的,但一些在售的洋奶粉仍然“穿著”額外加貼的中文標簽。
比如,標有“歐洲進口”的亨氏超金智兒高較大嬰兒配方奶粉,凈含量900克,標價為259元,但背后卻有一張被人撕開的中文標簽。類似的情況,在市場內的其他洋奶粉身上也可見一斑。在椒江江城南路的一家母嬰專賣店里,一款來自荷蘭的奶粉仍有中文標簽“在身”;位于解放南路的另一家商店,來自德國的進口奶粉,也仍以加貼的標簽示人。
歐尚超市奶粉柜臺的營業員告訴記者,對于新政,超市奶粉暫時沒受什么影響,跟他們合作的品牌都已通過申請注冊。以前的存貨還是照樣在銷售,只要在保質期內,能賣多久就賣多久,只是4月1日以后生產的產品要符合新規就可以了。
新政實施,市場需要一個緩沖期
據記者了解,市場上的多數洋奶粉依然沒有按照新規定走,品牌也比較混亂,加貼標簽的問題仍然存在。
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臺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檢處處長余衛江說,新政的出臺主要是為了確保奶粉的來源更放心,以防止商家隨意篡改奶粉保質期等行為,但新政執行到零售終端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緩沖”。
記者走訪的部分商超導購員也均表示,洋奶粉新規定他們早有耳聞,但目前在售的貼有中文標簽的奶粉,是在新規定實施前就進入國內市場的,這批奶粉的銷售應該不受新規定的限制,在保質期內,仍然允許銷售。
新政對海淘和代購等暫無影響
“這項新政對我們這些準爸媽來說,是個利好消息,起碼以后可以很放心在本地購買洋奶粉了。”剛做了媽媽的張婷婷告訴記者,新政從開始實施到現在還不到一個星期,她還不太敢去超市或者母嬰店里挑選洋奶粉,覺得過段時間再去更好。
那么,這條新規定除了對奶粉市場有沖擊外,會不會對海淘和代購一族產生影響呢?昨日,一直在一家荷蘭的網站上給身邊的朋友們代購洋奶粉的網名為“窗邊的小豆豆”的海淘族在朋友圈里向朋友們咨詢,因為她經過長時間的打拼,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客戶群,因此她比較憂心。
對此,余衛江給出的回復是這樣的:洋奶粉新規“主要針對以貨物貿易方式進口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海淘或從電商平臺代購自用的奶粉,只要不超過海關規定的單次采購數量,暫時不受影響。
此外,記者注意到網上的部分商家,多數號稱“海外直郵”的洋品牌奶粉,依然在售賣,絲毫不受影響,而且這些奶粉標注的說明都是外文,沒有任何中文標簽。記者連線客服人員,他們說代購奶粉不在新規范圍內,如果向他們購買洋奶粉,他們可以出示購物小票,保證原裝,不摻任何水分。
另外,記者了解到,嚴格意義上來說,“海外直郵”的商品一般為自用,不允許銷售,如要銷售,則應該適應新規,即應該具有符合中國國家標準的中文標簽,并且要提供相應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
洋奶粉價格短期內影響不大
對消費者來說,除了質量,最關心的就是價格了。“新政實施后,洋奶粉品牌少了,價格會不會漲上去呢?”在朋友圈里,不少父母已經為寶寶的口糧售價問題產生擔憂。
“按照市場規律,洋奶粉漲價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余衛江告訴記者,洋奶粉是否漲價,主要還是取決于現在國內的情況。目前,隨著二胎政策的放寬,嬰幼兒的數量還將會進一步增加,所以人們對奶粉的剛性需求只會上升。除此之外,我們國內的消費者對于進口產品的信賴感仍然高于一些國內品牌,在新政的影響下,許多境外小企業將被淘汰出局,供貨商少了,漲價很可能就在情理之中了。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