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臨海沿江鎮亭山村的村民時常發現,夜深人靜時,有黃巖來的工程車將建筑渣土和泥漿傾倒在靈江邊上。4月22日,村民們當場攔下了一輛跨界運輸且傾倒建筑垃圾的工程車并報警,次日臨海行政執法局介入調查。
這些建筑垃圾來自黃巖哪個工地?負責運輸的企業為何要跨界到臨海傾倒?有關部門是如何查處這一行為的?連日來,記者進行了進一步采訪。
涉案建筑泥漿來自黃巖億邦豪庭商住樓項目
4月24日,媒體曝光黃巖運送建筑垃圾企業跨界傾倒行為后,除了已介入調查的臨海市行政執法部門,此事也引起了臺州市、黃巖區兩級行政執法部門的高度重視。
行政執法部門查明:跨界到臨海傾倒建筑垃圾的為黃巖豐達運輸有限公司(下簡稱豐達公司),這些建筑垃圾來自黃巖億邦豪庭商住樓項目。該項目尚未正式開工,試樁過程產生了建筑泥漿,由豐達公司負責運輸。項目施工單位為臺州市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本報曝光后,市行政執法局約談了豐達公司負責人,對該企業違法行為提出了嚴厲的警告,表示若再有類似行為,將取消其建筑垃圾運輸服務資質;黃巖行政執法分局對臺州市巖土工程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做了筆錄,因該公司主要負責人在山東出差,已通知其回來后即到分局做筆錄,然后再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如何處罰。
臨海市行政執法局已完成調查,擬對豐達公司進行頂格處罰。目前,初步處理意見已報送臺州市行政執法局和臨海市“五水共治”辦。
前天下午4點半,記者在黃巖億邦豪庭商住樓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工地上有一個建筑泥漿沉淀池,池里盛滿了黑乎乎的泥漿。當時,并沒有車子在裝運泥漿。
跨界傾倒建筑泥漿
屬“不得已而為之”
臺州市建筑垃圾處置信息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出于環保等因素考慮,建筑垃圾應當運往指定的消納場所處置,隨意傾倒屬于違法行為。
那么,豐達公司為何冒著被處罰的危險,將建筑泥漿運至臨海境內傾倒呢?行政執法部門的調查結果顯示,豐達公司此舉,也有著“不得已而為之”的苦衷。
這就要從黃巖的建筑垃圾消納場所說起。軟質的建筑垃圾包括渣土和泥漿,黃巖區的渣土消納有兩個途徑,一是新前街道杏頭村和劍山村的消納場,二是磚廠制磚;建筑泥漿的消納場則在江口街道上前村,但規模較小。
前段時間,江口上前村的村民堵住了通往建筑泥漿消納場的道路,不讓再傾倒建筑泥漿,而新前杏頭村消納場的泥漿池尚未投入運行。這樣一來,黃巖各工地產生的建筑泥漿就沒了消納場所。
豐達公司的負責人在接受調查時說,由于以上原因,接了億邦豪庭商住樓項目的建筑垃圾運輸業務后,他們只能“另尋出路”,那就是臨海沿江鎮的靈江邊。當地村頭有人攔車收費,并給運輸建筑垃圾的工程車指定傾倒區域。收費的標準為130元每車,當時是記賬的,尚未付過款就被查處了。
該負責人承認,建筑泥漿運到靈江邊后,是直接排入靈江的。
黃巖行政執法分局:
違規傾倒絕不允許
“違規傾倒建筑垃圾的行為,我們絕不允許。”黃巖行政執法分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2013年1月份,黃巖紅三村安置房工程建設過程中,施工單位向東官河直排建筑泥漿,導致10公里長的河道成了“豆漿河”。黃巖行政執法分局聯合建設、水利、水環境整治辦等部門,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進行了嚴厲查處。該工地被勒令停工,施工單位被處罰5萬元,并和監理單位被記“黑名單”一次,還被要求將受污染河道進行清淤。
今年春節期間,王林洋島安置房建設過程中,工地的泥漿池護堤部分崩塌,泥漿流入永寧江內河,黃巖行政執法分局查實后,作出了罰款5萬元的頂格處罰。
黃巖行政執法分局負責人介紹,為了加強建筑垃圾管理,分局采取了許多措施。原先,黃巖只有一家擁有建筑垃圾服務資格證的運輸企業,為了引進競爭,推行規范化管理,去年分局頂著很大的壓力,放開建筑垃圾運輸企業審批,目前有5家符合準入門檻的企業取得了建筑垃圾服務資格證。
去年6月份,臺州市建筑垃圾監管系統運行后,三區實現聯網監控。黃巖全部150輛建筑垃圾運輸車上都安裝了GPS系統,實現“點對點”監控。
同時,去年以來,黃巖區開始籌備建筑垃圾處置招投標和處置費托管代付試點工作,并于今年4月份在市區率先正式實施。按照規定,黃巖范圍內除個人自建住房外的所有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前必須先計算建筑垃圾方量,其處置進行單獨招投標;建筑垃圾處置費進入市區建筑垃圾管理專用賬戶,運輸企業憑借垃圾運輸臺賬和結算資料,到監管部門結算費用。
這一舉措,從支付環節入手,有效地對建筑垃圾亂傾倒行為進行制約,得到了市領導的充分肯定,今年下半年將在全市范圍推行。
建筑垃圾消納場所的選址越來越難
既然管理措施一環扣一環,豐達公司跨界違法傾倒緣何能避開黃巖行政執法部門的監管呢?
對此,黃巖行政執法分局負責人解釋,黃巖億邦豪庭商住樓項目尚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所以沒有辦理建筑垃圾運輸相關手續,沒有納入黃巖行政執法分局的監管系統。因為嚴格來講,未取得施工許可證的項目,是不允許開工的。
據介紹,建筑垃圾處置招投標和處置費托管代付試點工作實施前,由于種種原因,建筑垃圾運輸企業違規處置建筑垃圾的行為仍有少量存在。比如GPS系統運行中存在滯后現象,有時候長達二三十分鐘,運輸車輛的實時監控就無法實現了。再如有的車輛為了逃避監管,擅自把GPS信號關掉等等。
“運輸企業負責人和運輸車輛的駕駛員素質參差不齊,增加了我們監管的難度。”黃巖行政執法分局負責人說。
他說,隨著建筑垃圾處置招投標和處置費托管代付工作的實施,建筑垃圾企業故意逃避監管的現象得到了有力遏制。理由很簡單,從工地運出來的垃圾數量,假如比進入消納場所的數量多,不僅少掉的這部分處置費無法得到結算,運輸企業還將被行政執法部門處罰。
眼下,最讓行政執法部門困惑的事情是:群眾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建筑垃圾消納場所的選址越來越難。“城市化進程加快,不可能停下來。”臺州市建筑垃圾處置信息中心負責人說,“建筑垃圾如何消納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