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修建一新的天臺縣平橋鎮始豐溪休閑綠道。陳志委攝
通訊員 陳志委
碧水,青山,綠柳,長堤。當天臺平橋一條精致的江濱休閑道振奮著人們的感官時,這里的治水行動進入了高潮。
4月21日,記者漫步始豐溪畔10公里江濱休閑綠道,見親水平臺、親水走廊已然初具規模,一幅岸綠水清的山水畫呼之欲出。
作為天臺省級中心鎮,平橋鎮也經歷著農村水環境惡化的切膚之痛。“五水共治”行動打響后,該鎮全力以赴,志在必勝。鎮黨委書記陳中偉表示,要咬定目標,下定決心,堅定信心,全力以赴打贏治水攻堅戰,推動平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綠色發展。
橫下一條心,水岸同治背水一戰
站在八角亭橋頭,橋下是整潔的河岸,清潔的河道,清澈的河水緩緩流動,眼前的王里溪正在變臉。
“王里溪能治好,我相信平橋所有的河都能治好。”在菜市場賣菜的陳冬香阿姨說。王里溪是市里“掛名”的黑臭河,全長21.41公里,沿線涉及到17個村莊,橫穿整個平橋鎮區。河水流到哪臭到哪。
王里溪只是全鎮23條主要河道、153條垃圾河中的其中一條。如何挑起這副治水重擔,是擺在平橋鎮黨委政府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越是難度大,越要破難攻堅,樹好榜樣。
鎮黨代會、人代會明確提出,要“以‘五水共治’為突破口,水岸同治,全力推進環境整治,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宜居平橋。”
水環境污染,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關鍵是對策和力度。新年伊始,該鎮打響了治污攻堅戰。
全民清水行動、“三全三清三化”專項行動、“颶風行動”。一月一行動,全鎮拉網式重拳出擊,清理違法建筑、生活垃圾近萬噸,“垃圾河殲滅戰”告捷。
緊接著,針對河道沿線和山塘、水庫周邊違法建筑、全鎮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等整治拆除工作打響。
在鎮里的“五水共治”作戰圖上,清晰地標注著每條河道的攻堅任務、責任人與整治時限。負責城建的副鎮長陳宏說:“之前河道拆違是幾天一拆,現在是一天一拆。”
背水一戰,其效立現。目前,全鎮23條河道已全面清理,拆除沿河各類違法建筑3萬余平方米,并對部分河道的沿岸進行綠化,已種植楊柳、松樹、桂花等樹木共2萬余株。
該鎮在利用“五水共治”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推進城鎮截污管道建設把鎮區的生活污水全部納入管道,年內計劃完成10公里城鄉截污管道工程建設,完成首期39個村生活污水治理。
搏盡一份力,快速反應長效攻守
4月10日,該鎮一占地10多畝的牛蛙養殖場違規排放污水,給周圍的水域、坑溝造成極大的污染。鎮治水辦接到群眾舉報,當即聯合相關職能部門第一時間出動,下達了限期拆違通知書。
當時,茅垟村村民姚正溪正好在該養殖場購買了1萬只蛙苗準備放養,鎮、村干部又找到老姚,做細工作,最終老姚作出了在未達環保要求前不發展養殖的承諾。
一場正在污染水源和即將污染水源的事件得到有效的制止,這得益于該鎮建立的“五水共治”快速反應長效機制。
鎮長陳立構告訴記者,全鎮不論河流大小,配備“一河一警”、“一河一法律顧問”,開展治水聯動處治工作,發現污染水源的必須在30分鐘內趕到現場進行調查處理,嚴厲打擊偷排偷放、破壞水生態等任何違法犯罪行為。
在鎮政府院子里,曝光臺成為村干部最傷腦筋的事,這也是該鎮使出的一記“殺手锏”。
看到最新一周的曝光臺上沒有本村的名字,村支書徐永桂松了口氣。在近2個月時間里,屯橋村曾連續4周“榜上有名”,被曝光河段達6處。徐永桂說:“我們村大、溪流多,治理難度大,但這個臉我們丟不起。”
該鎮以督查考核倒逼進度,設立“曝光臺”,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報、一周一整改、一周一考核。督查結果實打實,在全鎮100多個行政村中反響強烈。
在陳立構看來,“五水共治”就是一場戰役,不僅要“攻”,更要“守”。
從今年起,鎮里新增加260萬元財政預算,作為23條河道的保潔專項資金,對水域進行保潔,形成了河長、段長、聯絡員、保潔員四位一體的保潔管理體系。
擰成一股繩,變“要我治水”為“我要治水”
始豐溪是臺州母親河的上游。“治水的源頭是人,治好了水享福的還是人。”平橋鎮前山老人協會長龐軍憲說,人又是水污染的污染源,要治水得從人開始。
全縣大干“五水共治”,64歲的老龐閑不住了。他在摩托車上插上兩面旗子,走村串戶去宣傳。慢慢地,周邊幾個村都被他走了個遍,他尋思著要擴大“五水共治”的影響力。3月份,他捎上老伴,開著“宣傳車”,跑到了鎮外、縣外、市外,最遠還到了江蘇省。 拒絕濃煙、拒絕粉塵,更對污水排放說不……天臺西部產業基地花前園區在環保上嚴苛的標準贏來了民心,更迎來了浙商回歸的鏗鏘步伐。 花前園區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蔣海寧介紹,花前園區在基礎設施上完成“八通一平”,是天臺縣第一個通天然氣的園區,也是該縣公認環境最好、設施最全、服務最優的工業園區。 作為花前園區首批浙商回歸企業,浙江華基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經歷了一次“出走”后,最終將根留了下來。該公司在熱處理工藝上舍棄燒煤,選擇了天然氣。“哪怕燃料成本會因此增加三四成,但我們認準了環保科技,覺得很值。”公司總經理徐亭語氣堅定。他堅信,平橋作為中國過濾布名城,濾布產業也必將在環保產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批上世紀90年代外出經商的企業主也紛紛從沈陽、廣州、江西、安徽等地回歸落戶在此。 去年有一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計劃用地120畝、招工500人以上的大企業想落戶園區,由于要污染水體,環評不通過,園區毫不猶豫地將其拒之門外。 “抓治水永遠在路上。”陳中偉說,只有喚醒全鎮人民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參與意識,才能變“要我治水”為“我要治水”。 該鎮根據屬地管理、就近管理原則,對村內外的塘、坑、溝、渠等開展“千條坑溝千口塘,千名黨員來認領”行動,做到每一處水環境都有一名黨員進行義務管理、保潔、監督,不留一個盲點,真正實現鎮內水域全覆蓋。目前已有700余名黨員認領坑、溝、渠等220余條,認領塘、水庫等500余口。 鎮婦聯“治水衛士”、團委“青春治水”、老協“文藝宣傳隊”,一支支志愿者隊伍紛紛根據自身特色開展各種宣傳工作,大家擰成一股繩,奏響“五水共治”最強音。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