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里有關二里頭綠松石龍首特寫
最近有一本書很火。
它出版還不到一個月,光北京三聯韜奮書店一個星期賣了100本,在4月的圖書排行榜上,位居第一位。
你要問,是哪個名家,是小說?文學?還是生活類?
不是,是一本考古學的書。
你又會說,那肯定是盜墓那一類的小說吧?
也不是。這是一本實實在在的考古學專著,沒有任何虛構和耍花腔,書名聽起來也很正——《何以中國》,探討中國的起源。作者許宏,也是考古科班出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里頭考古隊的第三代隊長。
聽起來略專業。但再刷刷微博,喜歡歷史的人說:有趣。而完全是考古圈外的普通人,看出了破案的癮頭。@讀萬卷書愛三個人說:“看完這本書,我終于明白阿加莎·克里斯蒂為何最后嫁給了一個考古學家,因為寫偵探小說和考古,根本就是一回事。”
先來八一八作者許宏。
如果你喜歡歷史,或者愛看點考古故事、盜墓筆記之類的,一定會在微博上關注他——@考古人許宏,他的粉絲數有11萬。
注意哦,這可是一位正兒八經的考古學家,白天和工地的泥水兒打滾,或者上課,晚上在燈下寫考古簡報和學術論文。但其余時間,他“有閑必答”各種考古疑難雜癥。前幾天,有位高中生想學考古,讓許老師推薦大學,“這個,問度娘即可。北大、吉大為首選沒有問題,其他院校各有千秋,本人不好排名。你懂的……”許宏這樣回答。
幽默歸幽默,但一旦進入考古領域,用這本書的編輯曹明明的話來說:很保守。
何以中國,題目很大,這是要解決中國歷史起源的問題嗎?
這本書有個副標題:公元前2000年中原圖景。公元前2000年左右,也就是距今4000年前。按古典文獻的說法,那是中國最早的王朝夏王朝的開端,我們在歷史書上都學過。
但是,要知道,歷史的存在,除了文獻記載,還要與考古材料相結合。許宏說,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無法在缺乏當時文字材料的情況下,確證堯、舜、禹,乃至夏王朝的真實存在,“所謂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學上看不到與傳世文獻相對應的‘王朝氣象’”。
也就是說,許宏要破一個歷史大案子:夏王朝到底存在嗎?是不是中國最早?為什么中國出自中原,又是如何出中原的?
要把這些問題說明白,光想想都知道會有多么枯燥。
可是,許宏沒有公布答案。
昨天,正在韓國出差的許宏,在私信上和記者說:只述不作,沒有標準答案,只是讓你看五條有趣的蛛絲馬跡。
陶寺、王城崗、瓦店、新砦、二里頭這一系列遺址,是許宏親身經歷過的考古現場,都與夏的時間段差不多,那它們是不是夏王朝存在的證據?
書的第一章,許宏提到山西的陶寺遺址,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發掘,到現在也沒有停止。
在這個被破壞的墓葬里,貴族的死狀很慘烈,“一位年輕男子作為犧牲品被腰斬,尸體埋于墓室的填土中”。
“他讓讀者自己去看,比如那些貴族隨葬品,彩繪大龍盤等等,包括他帶隊發掘的二里頭宮殿區,宏大的建筑就在那兒,很有王朝氣息,還有爵、觚等,都是社會或政治象征性的器物,但到底干什么用,每個人的解讀都不一樣。很多人說,二里頭就是夏,而許宏一直強調的觀點是:只做解讀,讓大家去思考。”《何以中國》的編輯曹明明說。
最近在安吉的考古工地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方向明也把這本書讀完了,“何以中國,許宏沒有給出答案,但他把4000年前后中國發展的過程,講得明白又客觀。”
“這本書告訴你為什么早于二里頭的陶寺遺址不行,而大河以南的嵩山周圍有戲,但要有幾百年的逐鹿中原,才能從‘滿天星斗’轉變為‘月明星稀’的局面,中國最終形成。”許宏說。
@Yu_Alebuddha_Chen說,看完島川莊司的本格派推理故事《占星術殺人魔法》,再讀許宏的《何以中國》,“其引人入勝的程度絲毫不亞于前者。”他還建議老許“不妨仿效艾科,玩票寫小說吧。”
“說有偵探小說的感覺,我很高興,那是在夸獎。”許宏說,以前的考古書,圈外的學者都讀不進去,認為是在看天書,或者是在讀“驗尸報告”。但他也說,雖然書寫得像故事書,但出自“嚴謹到保守的學者之手”,每句話都是有根據或負責任的。
不過,許宏認為,“中國”政治實體的出現不早于3700年,“此前可稱‘前中國時代’或‘前王朝時代’,這是主流觀點外的另一種解讀。”
確實,這與教科書上的“上下5000年之說”不一樣。
“3700年說與5000年說不矛盾,看你怎么看文明的誕生。”許宏和記者推理了起來,“我這是最狹義的嬰兒呱呱墜地,你也可以說嬰兒的出生可上溯到胚胎成形,或精子卵子碰撞,甚至父母雙方結婚乃至戀愛,你也可以說是父親或母親的出生才是嬰兒誕生的前提,也沒錯,但就能說‘中國’孕育于舊石器時代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