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鄉賢作品,傳承臺州文化
□記者 蔣韻 文/攝
圖為陶勇智收藏的臺州鄉賢作品。
“郡書者矜其鄉賢,美其邦族。”所謂“鄉賢”,就是受地方歷史文化熏陶后涌現出的代表人物,而他們的作品里自然帶著家鄉的“味道”,可以說,鄉賢作品就是一方文化的縮影。
“鄉賢”從來不乏慕名者。在臺州,就有這樣一群鄉賢收藏愛好者,專門收集臺州鄉賢遺留下來的書法和繪畫作品,路橋的陶勇智就是其中一個。他花了四年時間,收藏了四十多位臺州鄉賢的作品,他說:“我不僅是收藏書畫,也是想借此傳承臺州的文化。”
收藏鄉賢作品“可遇不可求”
在藏品的選擇上,陶勇智很“挑食”,看到心頭好才“吃”。而跟其他收藏家“以藏養藏”的方式不同,他的藏品很少出手,基本上是只“吃”不“吐”。陶勇智說,他最愛“吃”的,還是臺州鄉賢們的書畫作品。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鄉賢受地方文化熏陶,反過來也影響了一方的文化。”出于對本土文化的重視,從五年前開始,陶勇智把收藏的目光投向本土鄉賢作品。
黃巖的喻長霖、池祥、陳叔亮,椒江的徐氏雙杰,臨海的陳函輝……陶勇智說起臺州鄉賢來是如數家珍,從明清、民國到現代,這些鄉賢或是榜眼、進士,或是工筆圣手、寫意名家,均為一時之翹楚。
不過,要收藏臺州鄉賢的作品可不容易。
“鄉賢作品其實還是屬于書畫一類,一來板塊小,比較冷門,關注度不高。二來臺州不像紹興、湖州,鄉賢作品并不是特別豐富,所以收藏起來難度很大。”陶勇智解釋,“此類收藏可謂是‘可遇不可求',比如,你想購買一幅名畫,只要有錢,總能求得;而鄉賢的作品,就算有錢也未必能夠獲得,往往是看機緣的。”
收藏“徐氏雙杰”的作品讓陶智勇頗為得意
盡管收藏鄉賢作品有難度,不過在陶勇智的努力下,他還是收獲了不少。
“清朝乾隆年間的臺州鄉賢書畫作品相當少,基本是近現代為主。”陶勇智告訴記者,“像陳叔亮、柯璜這幾個影響力很大的鄉賢,他們的作品才比較常見。”
在陶勇智收藏的眾多臺州鄉賢書畫中,有兩幅作品讓他頗為得意。這兩幅作品分別是徐元白的蘭花畫軸和徐文鏡的行書聯。
據陶智勇介紹,徐元白和徐文鏡是一對同胞兄弟,他們的父親徐月秋,精通樂曲。因為受家學熏陶,他們二人在文學和藝術上的造詣都頗深,并稱“徐氏雙杰”。
“徐元白和徐文鏡兩個人在臺州文化界都是名人,很有影響力,但是他們作品存世量不多。”陶勇智說。
“先賢墨跡,歷經數百年塵封,轉易幾代藏家之手,到我們的手上真的不容易。”對于鄉賢作品收藏,陶勇智有自己的打算,他不希望歷史遺珍在自己手中繼續沉寂下去,“等退休之后,我會把這些寶貴的資料結集出版,留給后人,這也是對臺州文化的傳承、對文脈的延續吧。”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