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文化禮堂,是個好地方。在這里,村民可以看書上網、聽講座學知識、參加技能培訓,還可以參與各種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去年,我市建成了181家文化禮堂。今年,我市計劃再建200家文化禮堂。
怎么樣才能將文化禮堂建得有內涵、有特色?最近幾天,市文廣新局為全市要新建農村文化禮堂的村干部,辦了一場培訓班。
昨天上午,參加培訓的150多位村干部,走進了臨海、溫嶺、路橋等地的幾個文化禮堂“樣板村”實地考察。
“出拳,慢慢來,收……”路橋路北街道管前村文化禮堂的籃球場上,村太極拳隊的成員郟經緯,正在教隊友太極拳法。
自從文化禮堂建好后,群眾文化隊伍的身影,開始活躍在每一個角落:禮堂內庭的大舞臺上,每晚都有村民正這排練舞蹈;文化講堂內,時不時有評書藝術家給村民“講白搭”;二樓圖書館內,常常擠滿了看書的人;樓下的門球場里,每天都會上演一場精彩的門球大賽……
管前村村委會主任鄭建國說,管前文藝有“三寶”———太極、門球和花鼓,依托當地文化建設的文化禮堂,深受村民的喜愛,成為村民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一些村民家里,妻子報名參加排舞隊,丈夫參加太極拳隊,老人則是門球隊員,可謂全家總動員。”
亭臺水榭,綠柳垂絳,在文化長廊里,村民三三兩兩在散步、鍛煉,依湖而建的村文化禮堂里,銀發老人或含飴弄孫,或品茗聊天……這樣悠閑和諧的場景,在臨海市大田街道大田劉村隨處可見。
“我們的文化禮堂,隔三差五就會搞活動。”大田劉村村民黃阿姨說,以前閑下來時,她就在家呆著,看電視、搓麻將,現在唱歌跳舞,人健康了心情也變得更好。
而在臨海市古城街道兩水村,每天早晚都有上百村民和外來民工前來活動。
“村里最具人氣的地方,就是文化禮堂了。”臨海古城街道兩水村書記周金慧說,排舞隊、木蘭扇隊、越劇團隊、腰鼓隊……這幾年,村里的文體團隊一個接一個成立,村民們在文化禮堂中,找到了自己的業余愛好。
其實,這里不但是村民的樂園,也是外來務工人員的精神家園。在兩水村生活了3年的安徽姑娘林雪梅說,以前,我們老鄉之間在一起,就愛打打牌,上上網。現在,大家經常到文化禮堂看書、健身,與當地人的交流多了,關系也更加融洽了。
一個上午的考察中,村干部們認真地聽取文化禮堂樣板村的經驗,不時地拿出手機拍照,握著紙筆記錄。“這樣的文化禮堂,既傳承著本村的文化,又讓村民能看電影、跳舞、讀書,老百姓肯定喜歡。”臨海市白水洋鎮大泛村黨支部書記湯海清說,培訓結束后,他會回去和村民們商量,依托南黃古道的楓葉文化,建起自己的文化禮堂。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