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過A股6000點神話,經過漫漫熊市噩夢
“80后”在很多領域已成主力軍,但肯定不包括股市。
“80后”進入股市,大約是A股股指高懸在6000點時。之后的A股故事無需多說,很多“80后”“腰斬離市”,從此對股市失去了信心。
雖然近期“滬港通”等各種利好消息現身,不少投資者開始看多股市,但眾多“80后”仍不為所動,更愿意把錢放在各種互聯網“寶寶”中理財。
為什么不再炒股?
只有虧錢,沒有賺錢
陳先生,1982年出生,企業銷售總監
2007年股市最火的時候,陳先生剛大學畢業兩年,攢了1萬多塊錢。看同事們都說炒股怎么怎么賺錢,他就入市了,人家說什么股票好就買什么,追漲殺跌。那時候大盤好,從4000多點漲到了6000多點,即便是亂操作也沒虧太多。
“那時候,我一個月4000多元工資,工資卡和股票賬戶綁定,基本上每個月工資發下來,就全部轉到股市,銀行卡里就留幾百塊錢吃飯、坐車。到要交房租的時候,賣掉一點股票。真當是吃饅頭咸菜也要炒股。”
2007年10月,大盤上到6000點后就跌了下來。那時候大家都說能到8000點,陳先生也相信牛市還會持續一段。正好家里讓他在杭州買房,準備了70多萬元首付款給他。他想先用這筆錢炒股,因為有不少人賣了房子炒股。當然,他留了個心眼,只打了35萬元進股市。
“2008年股市就不怎么好了,到下半年,基本上就進入熊市了,我這35萬基本上都打水漂了。2009年,虧得只剩下10萬不到,在稍微有點好轉的時候割肉離場,最后只剩下7萬多。”
“那會兒,我同事,一個女孩子,大我兩歲,用了30多萬元買了兩套小房子,在慶春路、鳳起路附近。我當時還說她傻,要付那么多按揭。結果人家其實是最聰明的,兩套房子都升值了,每個月租金能收5000多元,F在人家都開大奔了,我還開著小騏達。”
陳先生還在股市里折騰過幾次,“每次都是虧錢。很多股票都這樣,拿著的時候不漲,等我賣了就瘋漲。我也挑中過一些好股票,后來就死拿著,結果拿上半年甚至一年,它都沒漲,和溫水煮青蛙一樣,一點點下跌,最后也只能割肉離場。”
陳先生算了一下,從入市到現在他大概虧了40多萬元。“今年年初,我把剩下的全部轉出了,不炒股了。”
深套中,被迫死磕
王小姐,1982年出生,企業策劃經理
王小姐同樣是2007年“全民皆股”時加入炒股大軍的,連K線圖都不會看,就在網上跟著一些推薦股票的人炒股,一開始是賺的,后來就不行了。
一次碰上某證券公司交易員在做推介,說只要在他們那里開戶,每個星期都會推薦好股票,還有投資介紹會,專門推薦股票。王小姐看了他們推薦的股票,的確都是漲的,她就把賬戶轉到這個證券公司了。
“一開始,也賺了一點。后來推薦的股票就不太行了,其中就有中國鋁業,在32塊的時候買的,最高也漲到過40多塊。我問那個交易員要不要賣,他說拿著,會到90塊的,至少還會漲回到60塊。結果,反倒是一路下跌。跌到過5塊,后來漲回到20塊,我想可能會回到30塊,就沒賣。后來又跌了,一直在10塊以下。現在我都懶得看了,連賬號密碼都不記得了。我絕對是深套,就只能死磕著了,等哪天漲回到30塊,我再賣了,從此撤離股市。”
“我覺得自己不適合炒股,自己不懂,老是要從別人那里聽消息,進去是筑底的。中國鋁業后我就沒再炒股,一是沒什么錢了,還有就是虧怕了。我買了1000股中國鋁業,花了3萬多塊,現在就剩3000多塊了。”
調查
43名“80后”,大多已徹底離開股市
記者隨機采訪了43名“80后”,都是1981年-1984年之間出生的,30名男性,13名女性。其中有股市賬戶的41人,占95%以上,普遍是2007年和2008年開戶的;1名女性和1名男性沒有股市賬戶。
41人入市的時候,資金超過30萬元的有2人,資金在10萬元-20萬元之間的有5人,5萬元-10萬元之間的有11人,5萬元以下的23人。
大部分人都是虧損離場,只有1名女性因為2008年買了房子,將資金撤離股市,才沒有虧損。11個人虧損50%以上,其余基本虧損20%以上。
現在還在經常操作賬戶的有5人,偶爾操作的8人,基本上不操作的27人。已經把全部資金撤出股市的有25人,另有9人深套中。
被調查的這43人都有使用余額寶的經歷, 35人已把余額寶作為主要的理財工具,投入資金量在10萬元以上的11人,5萬元以上的23人,2萬元以上的7人,2萬元以下的2人。
股市給了他們什么?
“80后”普遍都是“受傷”離場
進過股市的“80后”中,大多是“很受傷”之后徹底失去了信心。
杭州一家證券營業部的宋先生告訴記者,從他們營業部的開戶情況來看,“60后”、“70后”占了50%,“80后”占了40%,那10%里可能會有兩三個“90后”。
從資金活躍度來說,“60后”和“70后”的賬戶比較活躍,基本上都有交易,但是“80后”有一半多是“死賬戶”,有些賬戶已經沒錢了,有些賬戶深套著一直沒動。
從資金量來說,也是“60后”、“70后”的賬戶資金比較多,十幾萬元到幾百萬元都有;”80后”的資金量比較小,10萬元左右的比較多,很多人控制在10萬以內;“90后”的資金可能就是1萬元以內,純粹是好玩好玩。
為什么“80后”不愛炒股?宋先生表示,大部分”80后”都是在2006年到2008年開戶進股市的,很多人當時沒有任何經驗,瞎炒一通,大部分都虧錢了,而且很多是在股指最高點時入市,經歷了很慘烈的大跌。“60后”、“70后”因為在股市里的時間比較長,又積累了一部分經驗,不少人還是賺過錢的,所以對股市還比較熱衷。
張先生是杭州一家證券營業部的工作人員,2008年建了一個兩個股市投資者QQ群(每個群50人),“70后”“80后”是主要成員,”80后”約有70多人,“70后”有二十幾人,還有個把“60后”。
“剛建群的時候,‘80后’非;钴S,整天問:‘老師,什么股票比較好?’‘老師,幫我看看xxxxxxx這個股票是繼續拿著還是走掉?’‘老師,你推薦的那個股票怎么沒有漲?’……現在這部分活躍的‘80后’有些已經退群了,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大跌,剩下的也很少在炒股了。我算了一下,現在這兩個群還在炒股的,大概30多個人,大部分是‘70后’,‘80后’已經很少了,可能就十來個人,有一些是股票深套中,已經不打算操作了,打算等下一個牛市解套。去年上半年還偶爾有一兩個活躍的‘80后’,操作也頻繁,到下半年余額寶之類的出來之后,這批人就基本撤出了。”
宋先生和張先生這兩位業內人士都覺得,隨著互聯網金融更為突飛猛進的發展,潛在投資者遠離股市的趨勢還會增強。“就連我自己,有時候也會把資金撤出來,放點到余額寶里。”宋先生說。
現在他們
怎么理財?
很多人熱衷余額寶
陳先生說,去年底開始他就把部分錢放到余額寶里理財,微信理財通里也放了一部分。“比炒股好多了,每天都有收益,而且沒有風險。”
陳先生有房貸、車貸,每月固定貸款支出就要7000多元,還要養3歲的兒子,不確定性支出也較多,所以平時都把錢放在余額寶和理財通里。“現在大部分的錢都放里面了。在我帶動下,我老婆的錢也全部放在里面了。”
王小姐也告訴記者,她每個月房貸2500元,女兒兩歲了,家庭開支其實不小,她也想理財,但沒有合適的方式。
“不炒股以后,我的錢基本上就是存銀行。也想過理財,但都不合適。我和老公一個月加起來大概是1萬元收入,能存下的錢很少,而且還要應對一些突發狀況,存幾個月以上的定期并且數額大的理財產品都不合適。”
現在,王小姐理財就把錢存在余額寶里。“這對我們這種收入不高的小家庭來說,利率算是高的了,轉出也方便,就算錢全部放里面也沒有問題。要還房貸了,直接從余額寶轉到銀行卡上就可以,到賬也很快。目前,我覺得最好的理財方式還是余額寶之類的各種寶。”
小李也告訴記者,他現在主要的理財方式就是余額寶,工資發下來了,就轉進去。“身邊要用的也就是吃飯、坐車的錢,買東西什么的,都網購了,用余額寶直接買了。現在它的收益率比過年期間低,但比銀行活期存款仍然高很多。”
最新統計顯示,余額寶用戶規模達到了8300萬戶,已經超過了6700萬戶的股市投資者開戶數。
從用戶年齡和地域分布來看,余額寶的用戶年齡以25歲至35歲為主,這表明它已成功俘獲了“80后”和“90后”的理財之心。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