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互聯網思維改變中國經濟 網絡經濟規模逾6000億元
據新華社上海4月20日電如果把1994年4月20日我國首次開通64k專線信道視為中國互聯網的起點,那么,中國已在全新的“信息高速公路”上突飛猛進了20年。中國網絡經濟體量究竟有多大?市場研究機構認為,已經突破6000億元。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思維正在顛覆與創造、裂變與融合中,日益深重地重塑中國經濟格局。
網絡經濟開啟財富大門
20年,中國成為網民規模全球第一的互聯網大國,并呈現出強勁的互聯網經濟活力。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同時,中國網站數量為320萬個,全國使用互聯網辦公的企業比例達83.2%。
互聯網在國內誕生之初,曾一度背負著“泡沫”“燒錢”等尷尬名聲。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市場環境不斷成熟,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通過產品、服務創新,成功打造出各自的盈利之道,也推動網絡經濟持續增長。據統計,2013年中國網絡經濟整體規模已達到6004.1億元,同比增長50.9%。
以電子商務為例,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10萬億元,其中網絡零售超過1.8萬億元,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網絡零售國。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表示,互聯網企業作為新興經濟力量,其發展的同時也帶來技術創新和推廣,有利于中國經濟從數量增長轉向質的提升。
加速傳統產業變革與融合
最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在國內的蓬勃發展,網絡經濟也開始嘗試著向傳統領域滲透和延伸,傳統領域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洗禮。
除實體制造業外,金融領域同樣正經歷著互聯網的大舉侵襲和“倒逼”。以余額寶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其規模已達5412.75億元,天弘基金也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而由于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今年一月份銀行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金融業帶來巨大震蕩。
面對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快速發展,許多傳統企業正在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互聯網思維”一時風行,成為各界追捧的商業思維。
信息消費須突破三挑戰
經歷20年沐風櫛雨,中國的互聯網經濟正煥發出強盛的生命力。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我國互聯網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
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調研報告顯示,我國網民數量已居全球第一位,但我國網站數量僅為全球網站數量的3.5%;我國互聯網流量不足全球互聯網流量的7%,移動互聯網流量僅為全球移動數據流量的5%。
與此同時,一些地區“寬帶不寬”,上網資費過高、網絡基礎設施滯后等現象較為突出。
網絡安全更是讓人“防不勝防。”今年1月份出現全國大范圍DNS故障,眾多網站無法正常打開;日前,互聯網基礎組件OpenSSL爆出“心臟出血”漏洞,讓許多網民和企業擔驚受怕……有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網民因網絡安全造成的損失,保守估計達1491.5億元。
互聯網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領域。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給互聯網產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基礎條件。
姜奇平認為,為更好地促進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應將信息基礎設施擺到同鐵路、公路、機場建設同樣的高度來重視,加大無線和固定寬帶投資,積極推進電信改革,打破電信壟斷,推動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的產業合作。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