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文化 正文
黃巖作家梁臨芳:兩獲中國寓言文學最高獎
2014年04月20日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他迄今發(fā)表文學作品3800多篇,其中180多篇在全國賽事中獲獎

 

  梁臨芳,1952年4月出生,黃巖區(qū)寧溪鎮(zhèn)文化站干部,現(xiàn)已退休。

  至今他共在全國各地報刊發(fā)表了3800多篇(首)文藝作品,其中360多篇作品入選各種書籍,180多篇作品在全國各地舉辦的征文或比賽中獲獎。現(xiàn)為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理事、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音協(xié)音樂文學學會會員,傳略載入《中國當代藝術(shù)界名人錄》等多種辭書。

  沒想到是位“須眉”

  “梁臨芳”名字中的“芳”字,容易讓人誤以他是個女性。

  “長期以來,一些不了解我的文學愛好者、編輯,與我信件來往中都把我看作女性,稱我為‘她’”,梁臨芳笑道。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梁臨芳當時正在寧溪區(qū)文化站工作。

  海南省儋縣文化館一個宋姓青年千里迢迢特地趕來看望梁臨芳,相見握手時他第一句話是“想不到您原來是位男的!”

  他跟記者聊起最初與文學的接觸——

  “興趣是寫作最好的老師。”梁臨芳感慨道。

  上世紀50年代初,梁臨芳出生在偏遠山區(qū)的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我的祖輩都沒有上過學,我家有兄弟姐妹8人,哥哥、姐姐也大多無錢進學校讀書。”梁臨芳說起早期家境。

  解放后,梁臨芳終于如愿上了學。

  他從小就富有想像力,在老師的培養(yǎng)下,喜歡上了作文。

  1972年在寧溪高中班讀書時,他的處女作《爭向北京送喜報》在當時縣文化館的油印小報《工農(nóng)兵文藝》上發(fā)表。

  高中畢業(yè)回家種田,雖然當時報刊稀少,但他仍然堅持文藝創(chuàng)作,終于在1974年10月27日他的第一首詩歌《在社會主義大道上前進》在《浙江日報》上發(fā)表。

  山里人進城“學藝”

  70年代,梁臨芳當民辦教師,教書之余堅持文藝創(chuàng)作。

  當時學校里沒有圖書、雜志看,梁臨芳便每隔一段時間步行30里路到當時的寧溪區(qū)文化站向王小飛老師借雜志看。記得那時站里訂的為數(shù)有限的雜志都是省級文學刊物,如《東海》、《廣西文學》等等。

  80年代初,當時的黃巖縣文化館經(jīng)常組織業(yè)余作者舉辦筆會,創(chuàng)作小戲、說唱、快板、唱詞等各種形式的作品供業(yè)余文藝宣傳隊演出用,梁臨芳因為愛好文藝創(chuàng)作,每次都在受邀之列。

  當時他去黃巖城里非常不便,他從富山老家藍田村出發(fā),先步行30多里路,然后從寧溪乘車到長潭埠頭,下車后乘船過渡到長潭壩頭,再趕到長潭車站乘車到黃巖。

  “為了趕車和趕船不誤班次,人人都要跑步,大家跑得汗流滿面,非常狼狽。”由于路途遠且不便,梁臨芳每次到黃巖開會都要早一天報到。

  作為深山里的一個文學青年,被特地邀請到城里參加筆會,這機會確實來之不易。

  “記得當時參加的人數(shù)一般為10來人,有時甚至不到10人,幾乎全是城關(guān)人。”梁臨芳是其中最年輕的一個,大家對這位來自西部山區(qū)的小伙子都特別熱情。

  梁臨芳非常珍惜每次學習機會,拜能者為師,無論是小戲、唱詞、快板、三句半等他都勤奮創(chuàng)作,作品開始不斷在各種報刊上發(fā)表,并被各地業(yè)余文藝宣傳隊搬上舞臺。

  一年發(fā)表新聞作品350多篇

  “創(chuàng)作是最美好的享受。”梁臨芳說,寫作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轉(zhuǎn)入鎮(zhèn)文化站工作初期,他從沒有寫過東西,作品基本都是假日里“出爐”的。

  一個星期六的早上,醒來后他知道自己生病,且又是假日,就心安理得地躺著。可躺著沒多久,他就閑不住了,腦海里總有一些創(chuàng)作的靈感不斷涌現(xiàn),于是梁臨芳一會兒坐起來翻看資料,一會兒躺下來構(gòu)思作品,一有了思緒就馬上翻身奮筆疾書……兩天下來,他寫了15首兒歌,20多首微型寓言詩,還有5篇小寓言,同時,他的感冒病情也減輕了。

  梁臨芳回憶說,這次在病床上創(chuàng)作的作品,后來百分之八十以上被各種報刊錄用。

  從2002年開始,梁臨芳既寫兒歌,又寫寓言、歌詞,同時還寫新聞報道,每年發(fā)表文學作品及新聞作品一般都各有百多篇。2009年,梁臨芳單發(fā)表的新聞作品就有350多篇。

  兩獲中國寓言文學最高獎

  從80年代開始,梁臨芳業(yè)余主要進行民歌體詩歌創(chuàng)作,在《浙江日報》、《浙江文藝》、《文藝演唱資料》等報刊發(fā)表作品。

  同時也進行寓言、歌詞等作品創(chuàng)作,歌詞僅配合中心撰寫,提供給譜曲者譜曲參賽或印制成資料供基層演唱用。

  第一則寓言發(fā)表在1980年6月黃巖文化館油印刊物《橘花》,緊接著手寫成稿子投向全國一些報刊,陸續(xù)在《海燕》、《晉陽文藝》、《群眾文化》發(fā)表。1988年出版的《當代中國寓言大系》就入選了他的《評比會》、《溪水與湖水》、《狗與獅子》、《農(nóng)民和牛》、《老虎大王的收獲》等五則寓言。

  1998年加入了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并參加了當年的湖北襄樊召開的年會。

  1999年在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了首本寓言集《驢子送禮》,并于2004年10月獲第三屆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舉辦的中國寓言文學最高獎“金駱駝獎”。

  受到鼓勵后梁臨芳更加認真創(chuàng)作寓言,作品入選《最受小學生喜愛的作品全集》、《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精品庫》、《中國百年兒童文學代表作精選》等數(shù)十種選本。2003年11月,他的寓言集《小河馬學拼音》又獲得了第五屆“金駱駝獎”。

  3首兒歌入選幼兒教材

  “本世紀初在湖北襄樊的一次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年會上,一位編輯部的編輯介紹當時一些不健康的‘灰色兒歌’開始在校園流行,毒害少年兒童,熱情鼓勵我寫兒歌”。梁臨芳覺得為孩子們提供積極健康、生動活潑、瑯瑯上口的新兒歌是業(yè)余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

  回來后,他一有空便投入兒歌創(chuàng)作。從此他每年有上百首兒歌在全國省市級以上各種兒童文學園地里綻放。

  2007年5月,梁臨芳創(chuàng)作了一首兒歌,題目是《吹口琴》:“小口琴,嘴巴多。寶寶親親她,樂得唱起歌。”雖短,卻特別形象:“嘴巴多”三個字一下子就抓住了口琴的特征。“親親它”就“唱起歌”也特別符合吹口琴的形象,想像連貫而符合邏輯又富有情趣。當年6月,這首僅16個字的小兒歌榮獲浙江省“向灰色童謠說不”新童謠大賽一等獎。

  從此,梁臨芳寓言、兒歌等多種形式都進行創(chuàng)作,每年在全國各地發(fā)表的作品有均有百來篇(首)。

  前年6月份開始退休后仍然堅持寓言、歌詞、兒歌等創(chuàng)作。去年,他在《娃娃畫報》、《小學生學習報》、《少兒科技》、《詞壇》等全國各地報刊發(fā)表了150多篇(首)作品。其中,《小蘑菇》、《紅橘子》、《吃餃子》3首兒歌作品被選入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組織編寫小班幼兒教材。

  去年11月初,他又參加了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放在溫州舉辦的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代表會議,參加該組織的換屆選舉,他全票連任當選為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理事。同時,他還在會議上領(lǐng)取了中國寓言文學“金駱駝獎”獎杯及獎金。

  “今年是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成立30周年,屆時將舉辦許多活動,我有《竹籃打水》等3則寓言入選活動之一編印出版《中國當代寓言精選》。”梁臨芳向記者透露。

 

來源: 臺州晚報  作者: 記者陳劍  編輯: 趙靜
分享到
版權(quán)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quán)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guān)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相關(guān)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