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件衣裳穿起過去與未來
高枧有兩件衣裳,一件繡衣,一件沖鋒衣,連接著高枧人的過去與未來。
繡衣,1990年火到1996年
繡衣就是那個過去。在高枧的服裝發展史上,繡衣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高枧的繡衣,最初跟北京有關。
1990年的北京秀水街,來了第一批淘金的三門人,他們做服裝買賣生意。發現繡衣的賣點,還得靠偏愛中國真絲服裝的外國人。
“真絲做成的繡衣面料柔軟,上身舒服,外國人沒穿過,非常喜歡。跟他們做生意也爽快,價格高點低點不介意,就是喜歡絲質的繡衣。”潘禮太是三門沖鋒衣協會的會長,但在當時,他也是北上淘金者的一員,與繡衣有一段過往。他賣繡衣,是1992年的事了。
但也就是在這一年,一支加工隊伍直接進駐北京大紅門,是三門人,賺取繡衣加工費。這下,大家都知道賣繡衣賺頭不小,高枧的一個個制衣小作坊也開始忙碌起來。
“當時的交通工具就是電動車,從杭州進絲綢原料,家里小作坊做好繡衣,再運到北京去賣。”繡衣很輕,一個包裹可以包上四五百件,按1.5公斤1元錢的運費算,三四天后繡衣就到了北京,批發或零售,利潤都非常可觀。
“一年的利潤,好的時候有好幾十萬,不過做生意都是掙一點賠一點的。”北京的秀水街和雅寶路以及上海的向陽路等市場,都因為繡衣保持著前所未有的興奮。
1994年,三門人在北京的繡衣生意正做得火熱。“當時,在北京租間店面非常貴,好的店鋪每年租金30多萬,差一點用鐵皮搭起來的七八平米的露天店鋪也要七八萬。”即便如此,許多人都擁有至少兩間店面。
潘禮太當時在秀水街就租了兩間“半個店面”。他說,兩間店面都是跟人合租的,距離離得遠點,這樣能增加衣服被看中的幾率。
但無法避免,繡衣只是一時潮流。繡衣難保養,每穿過一次都要重新熨燙,而且真絲容易被鉤破,華而不實。一時的新鮮勁兒過去了,繡衣也就賣不動了。
沖鋒衣,1996年開始暢銷
那是1996年,但高枧人似乎更愿意將這一年歸為一個轉折的年份。“因為這一年,沖鋒衣開始暢銷了。”潘禮太說,高枧人對服裝有著與生俱來的洞察力,總能抓住每一次機會。有了繡衣的經驗,沖鋒衣的制作和銷售模式如法炮制。
但高枧小作坊的工人們一開始并不會熟練制作沖鋒衣,學習轉型花了一段時間。北京大紅門的繡衣加工廠,也轉為主加工沖鋒衣,繼續賺取加工費。
沖鋒衣銷路出奇地好,北京市場經常供不應求。后來,北京市場穩定了,潘禮太發現,上海、寧波的店家也來北京批貨。接著,就有一些人跑去上海、寧波開拓市場,家里小作坊接的訂單也越來越多。潘禮太沒去,堅守著北京的沖鋒衣售賣陣地。1998年,北京、上海、寧波的沖鋒衣市場日益完善。與此同時,高枧的沖鋒衣加工行業迅速發展。
1998年,大小沖鋒衣加工點在高枧遍地開花,負責裁剪沖鋒衣布料的黃宋,月薪達到了2000元。在這之前,黃宋一直在外打工,石家莊、溫嶺、路橋,做的都是跟服裝制作有關的活。但做沖鋒衣,是他最穩定的工作,一干干了10年。10年后,也就是2008年,黃宋辦了家加工廠,自己當老板,做的還是沖鋒衣。
高枧陸續出現規模加工廠,以做品牌加工、貼牌生產為主。
2009年,潘禮太從北京回來了,也辦了沖鋒衣加工廠,廠名叫“三門科技服裝加工廠”。
“我回來就在想,要做一個自己的品牌,還要依靠互聯網科技。”潘禮太解釋著廠名中略顯突兀的“科技”二字,這來自于上海人、福建人利用淘寶做品牌銷售的觸動。
“他們找到我們代加工沖鋒衣,貼他們的牌子。”潘禮太認為,做淘寶銷售需要科技,而三門沖鋒衣要想做大做強,正需要這種科技。
第二年,潘禮太注冊了沖鋒衣品牌“哥倫布S”。
這,跟黃宋想到一塊去了。2011年,黃宋注冊品牌“Green CRAB”。“這個英文名字取意自‘三門青蟹’,希望我們的沖鋒衣品牌能像三門的青蟹一樣打出名氣,‘橫行世界’。”在品牌推廣上,黃宋的戰略是打入電商,利用淘寶聚劃算聚集人氣。
“品牌推廣最難,我現在招了3個淘寶客服,聚劃算上沖鋒衣以成本價賣出,第一次搞活動賣出近2000件,比預期要好。”黃宋嘗到了線上銷售的甜頭,接下來,他準備每月進行一次推廣活動,推新款沖鋒衣。“我要再招幾名客服,好好利用淘寶打響知名度。”
三門沖鋒衣制造業的現狀是,加工以小作坊為主,有能力自主辦廠的不多,且“一件落”(即一件衣服由一名工人獨立完成)的加工特點,不像流水線生產人人都能很快上手,對加工者要求更高。
但潘禮太認為,這種生產模式沒有問題,反而比流水線生產更具優勢。“最突出的優勢就是‘一件落’的生產方式出貨更快,任意一種顏色或尺碼都能在一天之內拿出整件衣服來。流水線生產就不行,比如同是2000件衣服,一個工人每天‘一件落’能做五六件,50個工人一天就可以出貨200多件,而流水線操作至少要等一個禮拜才能看到整件衣服。”
目前最讓他費心的事情,就是籌備三門沖鋒衣的品牌戰略合作問題。
“縣政府有一個思路,有能力的沖鋒衣加工廠獨立成立公司,沒能力的小作坊抱團成長,入股成立公司,注冊商標,再與大學生創業園連在一起,壯大科技資源。”最近,潘禮太正在跟銀行談合作,“融資問題一經解決,這些思路就都能打通。”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