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每年的三四月,高校畢業生求職就業就進入沖刺階段。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中國應屆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730萬人左右。誰是他們更愿意選擇的第一個雇主?
日前,調研機構優興咨詢(Universum)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除了選擇雇主的考慮因素開始有些變化之外,今年,接受調查的中國大學生只有21%表示,他們希望畢業后到外資企業工作,比例低于2013年的38%。
這項調查通過103所大學的5萬多名中國大學生展開,其中大部分是本科生,調查時間是去年10月至今年1月。調查發現,大學生對跨國公司的熱情降溫。
相反,本土企業開始成為大學生們的理想去處。希望去民營企業工作的中國學生比例,上升了4%,更多的學生希望畢業后去初創企業工作,這類學生今年的比例是18%,遠高于去年的6%。
優興咨詢的中國區經理吳崗稱,希望到外企工作比例的降幅很顯著,這是由一系列因素所致。他表示,其中一個原因是,大家感覺到一些外資企業縮小了中國業務,因為經濟前景日益不明朗以及成本上升。同時,許多中國企業的工資和福利已經超過了一些跨國公司。
另一個來自優興的全球最具吸引力雇主榜單,或許也能說明一些問題。前些年,這個榜單里沒有任何一家中國企業,后來出現了聯想的名字,而在2013年,這家民企的排名上升了7位。
財經評論:中外雇主的吸引力此消彼長
4月1日,正在歐洲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11年后再次與吉利汽車相逢。時過境遷,此時習近平參觀的已不是當年初出茅廬的吉利小工廠,而是吉利集團旗下的沃爾沃比利時根特工廠。難怪沃爾沃公關經理馬克德梅打趣道:“沃爾沃是中國工廠,歡迎回家!”
如果時間倒回20年前,類似的情景可能正好相反。在改革開放初期,外資企業是頂著光環進入中國的。這個光環不僅是資金,還有技術、管理等先進的經驗,享有因“市場換技術”而帶來的“超國民待遇”。這也是為什么年輕人更青睞外資跨國企業的原因之一。
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和世界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人民幣匯率上升、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增加、消費的差異性等多種原因,近幾年已有多家跨國企業先后退出中國市場。一些服飾品牌陸續撤走了設在中國的工廠,而去年12月31日,已進入中國市場37年之久的美國化妝品公司Revlon(露華濃)宣布,裁撤整個中國分公司。
而觀察中國經濟在過去10年間的變化可以發現,無論是從絕對數量還是從相對數量來看,中國的私營經濟正在壯大;中國國企的數量雖然在下降,但平均規模正在擴大;在華跨國公司的平均規模很大,但它們在經濟中的重要性正在降低。
招聘外包供應商瀚納仕在其發布的《2014年瀚納仕亞洲薪酬指南》中的觀點可以印證這一點。這份報告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營企業開始跟跨國企業搶人才,以前,外企能夠為求職者提供出國學習的機會,如今,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也開始具備這樣的能力。許多雇主為杰出人才提供更高的薪酬福利以吸引求職者,更多機構開始提供福利,中國民營企業近幾年的表現尤為明顯。
現在,隨著我國加快走出去戰略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企業在境外投資規模在不斷擴大,其中民營企業也占到了8.9%的份額。一批中國跨國公司,未來或許會成為世界各地大學畢業生心目中的理想雇主。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