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證餐飲單位2400家,餐飲從業人員超過2.1萬人,年餐飲業營業額約15億元。這是去年溫嶺餐飲消費市場的數據。
市場龐大,經營者素質良莠不齊,如何讓這些“公共灶臺”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在溫嶺,一項名為“明廚亮灶”的工程正在給出答案。
“公共灶臺”上的“千里眼”
4月3日,在溫嶺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呂紅星正在緊張地工作。在他的電腦屏幕上,是當地一家酒店的“后廚”工作場景。“食材擺在了過道上,有一個工作人員沒有戴口罩,這些都是違規操作。”呂紅星趕緊聯系上酒店,不一會兒,酒店工作人員進入工作間,違規現象得以糾正。
呂紅星是溫嶺市食藥監局餐飲服務監管科科長,他告訴記者,去年3月,溫嶺在全市范圍內推進“明廚亮灶”工作,要求528家中型以上餐飲服務單位,在廚房、冷菜加工間、糕點加工間以及消毒間等重點場所安裝電子監控設施。從此,這些“公共灶臺”的上方多了一雙雙“千里眼”。
工作人員依托“溫嶺市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工程監控平臺”進行監管。有無戴口罩、進入冷菜間是否二次更衣、刀具清洗消毒……這些以往只能在突擊檢查中掌握的情況,如今24小時呈現在監管者的眼前。這套系統不僅可以隨時進行“現場直播”,還能進行錄像檢索。
“‘千里眼’幫助我們解決了執法力量薄弱的問題,并實現了從事后監管向事前、事中監管的轉變。”溫嶺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金敏說。
“全透明”的學校食堂
在528家餐飲服務單位中,包括359家學校食堂,除了技術監管,這些涉及中小學生的“公共灶臺”有著更嚴格的要求。
“從配送開始,每一個環節都是透明的。”在溫嶺市實驗學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學期開學前,學校都會收到一份食品配送企業的名單,這些企業經教育部門和食品安全相關部門“雙重把關”。企業一旦在日常檢查中發現不合格,將取消配送資格。
大到工作區塊、操作臺面、墻體地面,小到菜刀、茶具、拖把、抹布,用不同形狀和色標明確區分,并貼上責任人照片。嚴格的餐飲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讓工作人員可以在這里“穿著布鞋干活”。
此外,一系列索證索票、采購臺賬也都是“透明”的。
目前,溫嶺所有中小學食堂已實現100%配送,片中、農村完小食堂100%達到C級及以上標準,共創建臺州市級飲食放心示范學校8所,17萬師生飲食環境顯著改善。
把監督權交到消費者手中
在溫嶺市七星云頂酒店大廳,6臺電子顯示屏時刻播放著酒店冷菜間、點心房、配菜間等區域的工作情景,消費者還沒開始點菜,就能大致判斷這家酒店能否讓自己吃得“放心”。
把“電子眼”的另一頭連到酒店大堂或點菜間的電視上,這同樣是“明廚亮灶”工程的內容之一。“我們的目的,是把‘公共灶臺’的監督權交到消費者的手中。”金敏告訴記者。
據介紹,到2015年底,該市將全面完成餐飲服務遠程電子監控工程建設,相關部門還將投入100余萬元,對原有監控平臺進行升級。屆時,千里眼不僅能“看”,還能測知工作間的溫度,監控食物是否變質。升級后,消費者還能在點菜前,通過手機直接調取酒店后廚的畫面。
2013年5月份,溫嶺市制定全面推進餐飲服務“明廚亮灶”與信息監管平臺建設實施方案,要求“明廚亮灶”工程及信息化監管建設實施單位,達到“六有”標準,即有基礎、有設備、有制度、有專人、有數據、有成效。要求配備彩色攝像機600線的攝像頭、電腦、硬盤刻錄機、光纖上網設備等基本設備。其中涼菜間、烹調間、消毒間、備餐間、糕點加工間等關鍵場所必須安裝攝像頭。
“今年年底前,溫嶺將基本完成全市經營面積500平方米以上餐飲單位‘明廚亮灶’工程建設。”溫嶺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福友表示,“開展‘明廚亮灶’工程建設,實現遠程電子監控,創新非現場監管的新模式,使我們逐步實現從事后監管向事前、事中監管轉變,為進一步營造安全放心的食品環境創造條件。”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