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新聞 > 民生 正文
一個秀美山村的文化熱情
2014年03月10日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看仙居縣田市鎮水閣村鄉村文化之變——

  穿針引線把臺搭

  3月8日,雨。

  早上8點,水閣村老人協會會長蔣達土早早地來到了文化禮堂。排好桌椅、擺出曲譜,熟悉地做完一系列準備工作后,彈奏和唱曲的伙計們陸續來了。

  “秀琴、六妹,你們也來啦。”今天來唱曲的,是從白塔鎮高遷村趕來的“兩姊妹”。駐村干部朱壽堂也來了,他也是二胡演奏的一員。

  人到齊了,試過音,老搭檔們開演了。三人拉二胡,一人打響板。悠揚婉轉的二胡三重奏,配合著響板清脆的敲擊聲,兩位大姐開腔唱起了越劇。

  聽到這熟悉的唱曲聲后,聽眾們也從村子的四面八方聚過來了。“要不是今天天冷又下雨,不然來的人還要多呢。”眼見聽眾越來越多,趁著空隙,蔣達土向記者介紹起來。

  “自娛自樂罷了,我也是半路出家的。”蔣達土今年69歲,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愛好者,這拉二胡的好手藝就是退休后鉆研出來的。如今,他還在村里帶了七八個“徒弟”,教會他們拉二胡后,這位“師傅”的技藝也可謂是日臻嫻熟了。

  從文藝空白到一唱難求

  去年的行政村規模調整后,水閣村成了田市鎮首屈一指的大村。青壯年外出經商,留下很多空巢老人,這樣的場景在村里普遍存在。

  老人家的孤獨,村干部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水閣村黨支部書記吳煥躍說,搞文化禮堂,首先得做到能豐富老年人的生活。上了年紀的人愛聽戲,那就以唱戲為主,讓他們老有所為、老有所愛。

  蔣達土介紹,其實村里原先搞文藝的人并不多,文化氛圍薄弱,文藝活動方面幾乎是空白,而文化禮堂是農村文化的集聚地,承載了儀式、祭祀、娛樂、宣教等功能,亦是鄉村的歷史文脈和文化基因傳承的大平臺。

  “有了這個平臺之后,羞于表演的人也放得開了。平時大家就經常聚在一起拉拉唱唱,非常熱鬧。并且我們并不局限于村內唱,還經常去周邊鄉鎮的敬老院,給老大哥、老大姐們表演。”

  為方便大家能在特定的時間來聽戲,蔣達土把表演時間固定了下來。基本定在周六,每周一次,從上午8點半開始,到下午4點結束。

  人多的時候,整個文化禮堂被擠滿,還有從別村特意趕過來的,“旺的時候,你想唱都唱不到。”蔣達土說,不少戲曲發燒友想來亮一嗓子過過癮,還得排隊呢。

  此外,村里還組建了排舞隊、秧歌隊、腰鼓隊、舞扇隊等一系列隊伍,在文化禮堂的舞臺上,從觀眾到“主角”,水閣村的村民們已廣泛地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了。

  承載了鄉村文脈

  伴隨著悅耳的戲曲聲,吳煥躍帶領記者參觀了文化禮堂。

  水閣村的文化禮堂就在村辦公樓內,占地約400平方米。一樓是開闊的大堂,現已成為了村民們開展集中性文體活動的場所。此外,每逢新人嫁娶、學子開蒙、重陽敬老,村民們都會聚集在這里舉辦相關的慶祝活動。

  “去年下半年,我們依托現有設施,采用了改建、整合等形式來修繕文化禮堂。”吳煥躍說,村辦公樓使用的年頭不長,設備齊全,改造起來還算方便。

  村辦公樓建成之初,一樓、二樓兩層都是作為擺酒宴的場所使用的。改造之后的二樓,有了新貌。墻體被粉刷一新,室內的窗檐也被做成仿古式設計,天花板上搭著的木架,還垂下來幾串“熟透”的塑料葡萄,古色古香中透出一份清新自然。

  “二樓分兩個區域,一個是‘文化四廊’,一塊是講堂。”吳煥躍說,除了對黨員進行群眾路線宣講,也有講師團義務來為老百姓普及一些農業等方面的知識。

  “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文化禮堂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文化活動場所,它是鄉村歷史文脈和文化基因傳承的平臺。而“文化四廊”的設立,無疑成為了村民溫習村史、重拾耕讀傳統的絕佳載體。四廊包括村史廊、文化廊、成就廊、勵志廊,如勵志廊展示了村里歷屆的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還有村里的名人賢士、道德模范等。

  吳煥躍介紹,為了收集相關歷史資料,他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于之前的資料保存得并不全面,此次利用了建設文化禮堂的契機,在村里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調查和挖掘整合。現在,村民們通過文化長廊,就可以了解村情村史、鄉風民俗。

  結合“精品村”建設發展文化

  整潔的村莊環境、村內道路全部硬化、盞盞路燈靜立道路兩側,新農村建設也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行走在水閣村,你能感覺到一股蓬勃的朝氣。精神生活的豐富,也讓村民們更加鼓足了干勁。

  此外,水閣村著力弘揚道德新風尚。去年,全村開展“慈孝之星”評選活動,村里孝敬婆婆的好媳婦葉彩云和吳月云;捐肝救弟的吳春勇和11歲就挑起全家重擔的小孝星吳美夢等當選,成為村民學習的榜樣。

  愛老敬老助老之風漸盛。去年2月,水閣村還召開了在外經商人員聯誼會暨捐款儀式,現場捐款數目達38萬元,成立了水閣村“慈孝基金”,用于村里的慈善建設。

  吳煥躍介紹,除了慈孝文化,農業也是水閣村的特色,“我們村是全縣首個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村。”連片的大棚基地里,引進了鐵皮石斛、提子、藍莓、牡丹等特色農業,均已投產豐收。

  如今,村民的腰包鼓了,文化生活豐富了。真正達到了“身有所棲”和“心有所寄”。

來源: 臺州晚報  作者: 記者 王櫻霓 實習生 吳夢婷 文/圖  編輯: 金子琳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相關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