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首月進出口遭遇“倒春寒”
□記者 陳珍琳
今年1月,我市的進出口貿易行業遭遇到了一場“倒春寒”。
來自我市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我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19.3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2%。
“自去年10月份以來,我市外貿進出口增速雙雙下滑的情況,還是第一次出現。”臺州海關一位負責人說。
今年1月,我市外貿進出口放緩腳步
馬年伊始,我市外貿企業的日子過得有些艱難。今年1月,我市外貿企業中前50強企業,有22家企業同比增幅出現下降。
臺州進出口行業表現如何?記者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今年1月,全市出口額達到105.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進口額達13.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7%。
“一方面,民營企業出口疲軟,外商投資出口企業表現略顯低迷。”說起外貿行業遇冷,臺州海關相關負責人打開了話匣子,“另一方面,我市主要出口市場表現不佳,企業對歐盟、美國、拉丁美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并不‘給力’。”他說。
“雙降”的背后是規模企業出口疲軟
當前,我市進出口行業的發展有哪些制約瓶頸?
“臺州有4000多家進出口企業,出口前50強企業占出口總份額達三成左右,這些企業出口增長對整體起到重要作用。”臺州海關的工作人員說,受外需下降、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影響,我市外貿企業的訂單多以小、短為主,規模外貿企業的成本和出口風險不斷加大,對整體出口拉動作用弱化。
近年來,引進外資逐步轉變為市場尋求和服務業類型。在臺州,外資對外貿促進作用并不明顯。“外資增長,我市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口卻雙雙下降。”臺州海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外,服務平臺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著我市外貿發展。
進出口要增速需“對癥下藥”
臺州進出口貿易行業的問題找到了,剩下的就是怎么“對癥下藥”。
“只有落后的商品,沒有落后的產業。”臺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說,民營企業的發展對臺州外貿發展起著基礎支撐作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漸漸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產品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相關部門應研究出臺鼓勵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辦法,進一步完善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政策。”這位負責人說,加強行業管理,引導民營企業優化資本結構,走自身積累、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結合的道路,民營企業才能做大做強。
“我們正在探索怎樣幫企業提供報關、物流運輸、貨代、出關等一站式服務。”這位負責人說,根據各縣(市、區)優勢劃分外貿優勢出口基地,建立物流平臺提升我市整體的物流層次,扶持進出口企業產業化發展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