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主動配合拆除違章建筑 (李為杰攝)
在玉環縣楚門鎮應家村,有一條東門支河,是楚門鎮“五水共治”的主攻河道。全長近500米,蜿蜒曲折流入楚門河。幾年來,河水臭不可聞,水質惡劣,既是附近村民的心頭之患,更是楚門河水系的一顆“毒瘤”。借著“五水共治”的東風,該村黨員干部齊上陣,“垃圾河”因此迎來了新生的契機。
河道載滿垃圾,村民怨聲載道
2月21日,記者走進玉環縣楚門鎮應家村,遠遠望去,東門支河兩側雜草叢生,違建林立,原有的河道輪廓已經模糊不清,河面上滿是五顏六色的垃圾。走近了看,眼前的景象觸目驚心,尼龍袋、油污、糞水、廢棄瓶子等從岸邊蔓延至河中心,污染嚴重。
附近村民告訴記者,由于應家村地處城郊結合部,長年失管,河道沿岸普遍存在著違章建筑、廠房侵占河道的現象,再加上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畜禽糞便直排入河道,水質一天天惡化。而記者也在現場看到,河岸邊亂搭建的幾座小廚房離河岸的距離連1米都沒到。
“兩三年了,都沒好好整治過幾次,河水一直沒清過,又臟又臭,對環境影響很大,我們在旁邊住久了,說不定哪天就得癌癥了!”一名村民話音剛落,就有另幾位村民接過話茬說:“以前常用河里的水澆菜,現在怎么澆?吃下去還得了?”
應家村主持工作的副書記應申海告訴記者,整治東門支河一直是村民的心頭愿,但因資金等各種原因,遲遲無法落實。
黨員積極自拆,村民拍手叫好
當日,在東門支河兩岸,一臺挖土機來回清理河道垃圾,十多名工人正忙著拆除違建,隨著鐵錘的上下擊打,一座座違建應聲倒地,幾十位村民目睹了這一切,不住地拍手叫好。而在河道兩側,幾十面彩旗迎風飄揚,上寫著“清水惠民、五水五戰”八個大字。
應先生是其中一戶違建的主人,也是應家村的一名普通黨員。早在幾年前,應先生便出外打工,很少回家,春節前回來時聽說家里有違建影響治水,他立馬就答應拆除。他說,治水是關乎生命的大事,誰都希望家人能夠健康平安。
據了解,此次拆違戶均是普通黨員,且是主動自愿提出拆除。原來在去年年底,應家村專門就“五水共治”召開了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一聽到要治水,70多名參會人員紛紛表示支持,尤其是與會黨員,摩拳擦掌地表示要做好治水的急先鋒、排頭兵。
“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工作,家里有違建的黨員拆了自家違建,家里沒違建的黨員挨家挨戶地宣傳治水。大家齊心協力,村里馬上就形成了‘五水共治’的良好氛圍。我們村共有一千多村民,幾乎沒有一個人反對。”應申海說。
投入百萬資金,重拾“清水夢”
記者了解到,在楚門鎮政府的幫助下,應家村共籌得100多萬資金,專用于治理東門支河。預計應家村將在半月內完成東門支河的清理淤泥、垃圾及違章建筑等工作,之后穩步推行綠化、美化及河道景觀帶建設等工作,逐步實施生活污水統一收集納管,從源頭上消除河道污染,也為楚門河的治理助陣。
楚門鎮治水辦工作人員說,塘垟前港、東門支河、三聯河及胡新港這四條河是楚門鎮今年“五水共治”工作的主攻河道,總長度有2300多米,涉及到應家、東門、胡新等8個村。早在2月8日,楚門鎮有關領導就已經組織部分村居干部對塘垟、東門、胡新等村的主要河道受污及違建侵占河道情況進行實地踏勘,研究落實“五水共治”行動具體方案,在全鎮推廣行之有效的大南塘河整治模式,要在今年打一場“五水共治”的硬仗。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