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草莓收獲季。2月18日下午,春寒襲人,記者來到天臺縣現代農業園區,探訪天臺首家草莓種植基地——大成草莓基地。
5年前起步,如今草莓每年毛收入300萬元
碧綠的葉子映襯著白色小花,一顆顆鮮紅的草莓掩映在綠葉白花之間,早春里像一幅畫。左手捏莖,右手托果,順勢一擰,一顆鮮紅的草莓就被摘入籃中。記者走入大成草莓種植基地時,天臺大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敏,正彎腰在地里采摘草莓。
“這種草莓叫‘章姬’,臺州人喜歡叫它‘牛奶草莓’。它引自日本,不但個頭比普通草莓大,而且有一股奶油香味,在市面上賣得很好。2008年,我們剛開始種草莓時,小規模引種這個新品種。由于經濟效益高,現在‘牛奶草莓’已成草莓市場的‘主角’。這種叫‘紅顏’,果實色澤好,糖度高,口味佳,同樣招人喜歡。”吳敏指著兩籃不同品種的草莓說。
采摘好草莓,他們開始為疏果忙碌。只見地里的每一株草莓,大多結有5-6個果實,經過疏果,他們最后留下大、中、小3個尚未成熟的草莓掛在藤葉上。記者感到疑惑,一株草莓,難道不是長得越多越好嗎?留下的果實為什么大小不一?是不是考量草莓的營養價值?
吳敏笑著回答,“一株草莓如果結果太多,成熟后每個果實的個頭會比較小;如果疏剪掉幾個果實,留下的果實會比未疏剪的果實長得大一些。留下的果實大小不一,是為了錯時上市。”至于大草莓與小草莓之間的營養成分,她認為沒有差異。因為它們在相同的土壤和施肥條件下長大,營養成分應該是一樣的。
吳敏怎么也想不到,5年前,她與兩位朋友合股率先在天臺種草莓,能給公司帶來每年300萬元的毛收入。近年,在吳敏的影響下,天臺草莓產業發展很快,目前已有10多戶草莓種植大戶,隨著他們走上了草莓致富路。
游客最多的一天,毛收入超過3萬元
近年來,草莓豐產又豐收,除了尋常的草莓交易,“采摘游”讓吳敏一家人忙中有樂。來這兒采摘草莓的,大部分來自臺州各地,還有少數是遠方到天臺游玩的客人。
今年春節前后,吳敏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不少游客電話預定草莓“采摘游”。接下來有清明節小長假,她說,“將迎來第二個銷售高峰”。
“我們第一年種了90畝草莓,后來規模不斷擴大,面積達到140畝。游客最多的一天,約有400人,按80元/公斤來計算,毛收入有3萬多元。游客少時,毛收入也有2000元。”吳敏說。
為此,吳敏投資500多萬元,搭建了140畝的大棚,用于草莓栽培。其內100畝是連體溫室大棚,這在當前臺州草莓行業,很少看到。這4個連體溫室大棚,可以容納千余名客人采摘。
2008年,大成草莓種植基地開發了“草莓采摘游”,不但減少了采摘、運輸的費用,經濟效益也提高了30%以上。現天臺草莓已經從單純的種植業,發展延伸到集觀光、休閑和食用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產業。
記者了解到,該基地種植草莓,由省農科院的專家提供技術指導,平時公司的技術人員對草莓進行種植管理。他們還致力于精品草莓的種植,140畝的基地,分別種有章姬、紅顏和鳳冠等各式品種,游客可以根據口感自行選擇。
這個基地的草莓價格,高于普通草莓,上市初的批發價達到50元/公斤,采摘游更是達到80-90元/公斤。即便如此,每逢采摘季節,預約購買、采摘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
“我們的秘訣是堅持走綠色精品路線。我們是浙江省認定的綠色食品A級產品,農藥、施肥,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用農家肥,以豬糞和雞糞為主,做到無公害種草莓。在灌溉上使用滴灌技術,這樣種出的草莓不僅個頭大,而且香甜,所以特別受客戶歡迎。”吳敏說。
天臺六成草莓臨海產,市場還沒飽和
而在5年前,天臺人吃的草莓,都是從臨海運過來的。當時,天臺沒有一家草莓基地,有經濟頭腦的吳敏,捕捉到潛在商機。其實,就是到了今天,天臺市場上約六成的草莓,還是從臨海運過來的。她說,天臺草莓市場,還沒有飽和。
2008年,原本在內蒙古生意做得好好的吳敏,回到老家棄商從農。她在天臺縣現代農業園區租用了一大片土地,期限20年。當年8月,她與眾農友一起,在草莓園里忙碌起來。看見女兒吳敏那么辛苦,父母心痛,便也放下家中事,過來給女兒幫忙。
收獲季節,既有喜悅,也有辛勞。時常夜里都躺下睡了,又有客戶打電話來預訂草莓。吳敏立即拿筆記下。第二天,當員工采摘好客戶預訂的草莓,她便來到基地,一一過目查驗。接著,大家一起精挑細選,把品質好的草莓留下進行包裝,再分頭送給客戶。遇上生意紅火時,員工們忙不過來,她就自己開著一輛貨車,去街頭巷尾送草莓。
因為大棚栽培,草莓的采收期可以持續半年,時間延長至原來的3倍。現在,一般草莓采摘期從每年的12月初開始,到來年的5月中旬結束,一株苗能摘三四批。
吳敏的財富就是從這“時間差”里賺來的,但這也意味著勞動時間的延長。
種草莓是個“繡花活”,光是摘老葉子,在棚里一呆就是一整天,這活還得經常干。每天早上起來,他們要拉起大棚薄膜的下擺通風透氣,這叫“起棚”,下午時又要“閉棚”,接著采摘草莓;到晚上,還要展開大棚中間的薄膜,提高保溫性;次日清晨,摘好草莓后,就得趕著去投售。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