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錢江摩托鋰電池、南洋慧通核孔膜、北方金源CO2共聚物等一批高科技新材料項目落戶中小企業孵化園。168畝的小型企業科創園,主要是為解決一批成長型、科技型企業發展用地制約問題,目前已確定了14家企業入戶。
企業引進難,促使企業早開工、早投產也不容易。在2012年之前,東部新區入園企業就已達到20多家,但大多沒有動工建設。針對這一現象,管委會召集所有企業開會,列出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時間表,以改善區塊條件,消除企業后顧之憂。同時規定,對入園一年未開工建設的企業作出相應處罰。
一種相互監督的局面形成了。一方面業主監督政府基礎設施建設的進度,另一方面管委會監督企業開工情況。當管委會真的對一家逾期未開建企業作出處罰后,所有企業都重視起來。2013年,溫嶺東部新區所有入園企業均做到了“當年入園、當年開工”。
為抓好入區工業項目的開工建設,積極探索加快工業項目建設的新思路,管委會提出了以實施“項目預審批”為主體的項目全程代辦制。將入區項目全面納入“預審批”程序,并落實專人聯系企業,幫助企業解決開工建設前期的難題,今年以來共為8個項目落實了全程代辦,6個項目已經落戶(其中5個開工建設)。實施全程代辦后,工業項目報批時限都縮短到三個月內,大大提升了項目報批進度。
“特事”也得以“特辦”。利歐公司退出主城區到東部落戶,如何實現新基地和老廠區的無縫銜接,達到“退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涉及土地收儲、總體指標和分項指標等政策性課題。為確保項目順利落地,溫嶺市主要領導主持召開利歐東部項目專題協調會議,出臺了會議紀要,明確了程序和指標等問題。相關部門則幫助做好供水、供電等工作,確保了利歐東部項目的如期開工。
建一座尊重自然的城
在這初春時節,走在東部新區的迎賓大道上,迎接我們的是茂盛的三葉草,滿眼的綠色。
除了“產業新城”的定位,把東部新區打造成為品質新區、生態城市,也是建設者們追求的目標。新園區不僅擴展了溫嶺的經濟規模,更是海陸聯動、工業化與城市化互動的生動詮釋。
從近期看,溫嶺東部區塊以發展工業為重點;而從長遠看,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市化相得益彰,相互促進。國內外前瞻性的理念和高起點的規劃,為溫嶺東部新區插上了推動產城融合、產城聯動的藍色翅膀。
規劃和建設東部新區不再是以往建一個工業區那么簡單,而是要求產業與人居、產業與自然構成、產業與城市的和諧相處。只有這樣,產業和城市才是可持續的,科學發展的。東部新區擁有一些在溫嶺乃至臺州都不曾見過的全新的城市元素:鄰里中心、慢行道、生態排水系統等等新名詞。
“鄰里中心”是東部新區借鑒新加坡工業園區生活配套模式而建的,里面包括餐飲、網吧、郵政、銀行……甚至火車票代售和水電費代繳,都能在這里實現。今后,東部每隔1公里就會設置一個“鄰里中心”,最大的一個投入了5000萬元,命名為“千禧”,總建筑面積達2萬平方米,基本可以滿足那些80后現代產業工人8小時以外的生活需求。
在這座工業城中,生態放在重要的位置,綠化、河道與湖泊占了整個園區的31%左右,龍門湖已批準為浙江省級濕地公園,5年內將建成國家級濕地公園。這樣的占比在全省的工業園區當中都是罕見的。
東部新區規劃的生態化排水系統也在全省的工業園區中走在前列。東部新區采用新西蘭、美國的LID低影響開發理念,雨水通過生態系統處理,在綠化帶和道路隔離帶中建淺草溝過濾沉淀后,再通過自然滲透明溝排放,既改善了環境又節約了成本,達到城市雨洪防治、雨水初期污染控制和水環境生態保護等多重目標。現在入園的企業也接受了這樣的理念,都建立了生態化排水系統。
“我們的目標是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充分感受到城市對人與自然的尊重和關懷。而一座體現對個體尊重的城,才是真正的創業安居之城。”蔣招華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