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岸居民的雜物隨意堆棄在河邊。谷尚輝攝
制圖:陳興多
岸邊酒店和居民房不時會有管子直插河道。谷尚輝攝
東官河從西向東,流過黃巖南城、西城、東城、江口街道,再流入椒江葭沚街道,猶如蜿蜒在黃巖城區的血脈。近年來,污染嚴重威脅著東官河,這已經成為施政者心頭的“痛”。
源頭出發河段的探訪已讓我們深切體驗到源頭之痛,治水之艱。
接著上一段河段,我們繼續探訪之行。這一次,我們要探究的是東官河東城路河段至柔橋路一帶。
岸邊丟棄著塑料袋、蔬菜葉
東官河上已經很久沒人用河水洗衣服了。2月13日上午,東官河東城路河段,河面飄著連片的油污。
西岸是居民區,岸邊雜草叢生,隨處可見丟棄的塑料袋、蔬菜葉等,一個敞開式垃圾箱立于河岸;西岸則是商業街區。
住在東城路的施先生正在用自來水洗衣服,他是這里的老住戶。“剛住到這里時,河里是可以游泳的。”施先生說,他也記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河里再看不到游泳的人,甚至連洗衣服的人都消失了。
往日河邊嬉鬧的小孩大人逐漸遠離,岸邊沒了木棍拍打衣服的聲音,東官河歸于沉寂。他說,東官河在他的記憶里從清變渾,逐漸發黑,散發腐臭。
“河水臭了好幾年,今年開始略有好轉。”施先生說,今年河水還沒有發生過黑臭現象,有關部門也致力治理,不過根據他這么多年的觀察,東官河需要保持長流水,如果長潭水一停,河水馬上就會變黑變臭,水里的魚也會大片浮起。
“現在基本上沒人用河水洗衣服。”施先生說,雖然現在河水比前幾年要好些,但附近不少住戶的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總歸不干凈。
沿岸不少居民直排生活污水
最近幾乎每天早上5點,東城路的一些居民就被河面上響起的“嘭嘭”聲吵醒。
“河對岸有家醫院,早上都會有人從窗口往外扔垃圾。”住戶劉開福說,整大袋的垃圾,炸彈一樣甩到河里。
劉開福指的是對岸的黃巖新華門診部,他告訴記者,垃圾大多是從四五樓的窗口扔出,他有一次忍不住讓兒子拍照片,還沒準備好,人家已經關窗回去了。“對岸還有家快餐店,油煙、廢水都是直排河道。”
記者從東城路走過時發現,從頭到尾,整條河岸區域,都被人開墾,種上蔬菜。劉開福說,種菜用的是化肥,有時也用糞便。
劉開福認為,要保持東官河的水體狀況,主要是保持水的流動,如果上游斷流,河水就會變黑變臭,開不了窗。“特別是到了夏天,蚊子特別多,如果光線好,都能看到空中密集的蚊群。”
記者正采訪,對岸一位婦女用自來水洗完衣服,將洗衣水直接排入河中,河面泛起一陣白色泡沫。
走到東城路盡頭,在東城路和橫街交叉口的橋頭,還有個私人設置的洗車場,緊靠河道,沒有任何圍欄,洗車水直接流入河水。
從橫街到小東門路,這段河道情況大為好轉,河面的漂浮物并不多。不過河的東岸不時能發現一些企業宿舍樓或居民房往河道直排生活廢水。
在書香園小區的對岸有家櫻花商務賓館,賓館外墻有幾根雨水管,在雨水管中間位置略低處,有根管子直插入河,讓人無法看清排水狀況。而隔壁的金茂大酒店廚房處也有根管子插入河道。
按照規劃,東官河最快3年就能回歸清澈
到了小東門路,東官河開始分流,往北的一條支流匯入永寧江,東官河則繼續往東流向椒江。
“你們問起,我才說一說。”住小東門路已有32年的葉師傅有個小賣部,他對東官河的保潔清淤有自己的看法。
葉師傅說,他年輕時就在東官河挑河,那時候清淤時是將水抽干,再將多年的陳泥挖掉,最臟的就是陳泥,這樣水能清,現在清淤通常是拿釘耙挖泥,水不抽干。“這樣挖,陳泥依舊會入河,完全是白費工夫。”
這時,李雪玉騎車路過,聽說記者的來意,她馬上湊上前說,沿小東門路往東走一小段路,有一條柔橋路,這里原來是條小河,河水從外東浦匯入東官河。
“這條小河已經完全是一潭死水。”李雪玉說,外東浦原來有多家化工企業,企業廢水直排小河,后來企業都搬遷至江口化工區,但小河已整體污染,河水又黑又臭,河邊居民怨聲載道,但是一直沒有部門來解決河水污染問題,周邊居民沒辦法,就集資在河面上鋪設了空心板,將其隔絕,柔橋路才成了一條路。
她認為,要治理東官河,這條小河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去年8月,黃巖就曾召開東官河綜合整治工程工作推進會,提出治理目標:1年工程開工,3年基本建成,5年整體竣工。
按照政府規劃,最快3年,東官河就能回到記憶中美好的樣子。
據了解,此次東官河綜合整治河段,將從黃巖的老閘里村起,經黃巖城區直至永寧河,線路全長18.59公里,排澇設計標準為20年一遇,整治河段的河道寬度預計將拓寬至38米,能新增23萬平方米的水域面積,工程總投資為17.5億元。
按照規劃,整治完成后,東官河輸引洪水能力將大大加強,并能有效減輕市區的防洪排澇壓力,能改善主城區的水環境,實現黃巖、椒江以及整個溫黃平原生態補水,讓水質從劣五類水往四類,乃至更好的方向發展。此外,東官河綜合整治將加快水體流動,實現城區水環境改善。
(因采訪對象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