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紛飛的昨天,父親唐盛銀和母親楊國翠送別了他們的小兒子唐孟熊。
那是個12歲的小男孩。因為一場意外,小孟熊腦死亡,已經沒有挽回生命的可能。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父母幫他做了一個決定:捐獻器官,幫助別人。
前天下午,記者在手術室外見到了小孟熊的父親唐盛銀,蹲在墻角的他,低著頭,蓬頭垢面,卷起的褲腳一高一低,邊上站著的女子,滿眼血絲,雙手緊握著一只裝滿衣物的塑料袋,不時會望一眼手術室,她就是小孟熊的母親楊國翠。
下午4點45分,在浙醫二院,小孟熊永遠地停止了心跳,手術連夜進行。
昨天上午,記者從醫院了解到,小孟熊讓2名尿毒癥患者、1名肝衰竭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火種。而小孟熊的眼角膜還將幫助更多的人。
這是一對父母做出的一個最美決定。
一場意外
和一個一小時的決定
“我什么都不懂,但我聽明白了這是做好事,我們愿意做好事……”
小孟熊是家中的小兒子,4年前,父親唐盛銀為了改善生活,舉家從云南遷到浙江,在嘉善姚莊打工,一家人僅靠夫妻倆打零工維持,貧寒但很溫暖。
2月10日,正月十一,中午飯后,父親唐盛銀上班去了,母親楊國翠則忙著家務,本來小孟熊需要老實呆在屋內寫寒假作業,但調皮的他悄悄溜出去,和小伙伴玩耍了。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孩子這一去再沒有回來。
當天下午2點多,在離家不遠的一個管樁廠內,小孟熊被滾動的水泥管樁砸到了頭部(注:父母事后從小孟熊的玩伴中打聽來的),倒在了血泊中。等楊國翠趕到時,小孟熊已經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嘴巴、耳朵都還在流血……
很快,小孟熊被送到了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
副主任醫師李亞民印象很深刻——
“大概下午4點左右,救護車將孩子送進了急診室。那時候,孩子情況就比較嚴重了,心跳都已經停了,呼吸也沒有,我們立即進行搶救,心跳回來了,但在做CT時發現,腦損傷比較嚴重,口腔、外耳道活動性的出血比較多。”小孟熊被送進了重癥監護室,依靠呼吸機、插管、強心用藥維持生命體征。多年的經驗告訴李亞民,孩子救回的希望幾乎沒有了。“大腦的損傷是不可逆的,已經頻臨腦死亡(臨床上,這種情況持續24小時就可以確定腦死亡)。”
第二天,李亞民不得不把這個消息告訴小孟熊的父親唐盛銀,孩子已經腦死亡,已經沒有生的希望。
面對悲痛欲絕的家屬,李亞民硬著頭皮做了一個意見征詢。“按照程序,我們要問一下家屬,是否愿意孩子做器官捐獻。”
讓李亞民意外的是,僅僅過了1個多小時,唐盛銀就給了他答復:愿意!
唐盛銀說:“我什么都不懂,但我聽明白了這是做好事,我們愿意做好事……”
楊國翠也表示:“他還這么小,就這么離開我們真的舍不得,但現在他也算做了一件大好事,我們心里稍微舒服點……”“在這種情況下,家屬做出這個決定,得多糾結啊!作為醫務人員,我一方面很感動,另一方面覺得很佩服。”李亞民說。
器官捐贈手術前
送兒子最后一程
母親摸著孩子,沒有說話,只是默默流淚。
醫院將信息反饋給了嘉善當地紅十字會,并被傳到了浙江省紅十字會。按規定,紅十字會將安排一名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全程陪同。
接到任務的是協調員何炯與嚴磊,他們都是有著專業醫學背景的志愿者。其中何炯有20多年的重癥監護室工作經驗,2年前她成了一名光榮的協調員。“我是2月11日下午接到消息的,當天傍晚就趕到嘉善縣人民醫院了,我們去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器官捐獻,而是更多地希望能夠給他們一些幫助和安慰。”
法律對器官捐獻有著嚴格的規定,擁有手術資質的醫院也是很有限。2月12日晚上,小孟熊被從嘉善轉到了浙醫二院。全國著名移植專家、浙醫二院梁廷波副院長說,醫院還要組織專家對小孟熊做進一步評估,包括他是否適合器官捐獻等等。
“雖然小孟熊的父親暈車,但他堅持要同車趕到杭州,一路上吐了好幾次。”何炯回憶說。
到杭州后,小孟熊被送進了浙醫二院的重癥監護室;工作人員則安頓小孟熊的父母臨時住了下來。接下來的幾天,專家團隊將對小孟熊的情況作進一步地評估,確認小孟熊已經腦死亡。而與此同時,挑選和小孟熊條件相符合的受體工作也開始了。
17日上午,各項工作準備完畢。何炯再次向小孟熊的父母征詢意見。
“經歷了這么多的器官捐獻,我非常能夠理解捐贈者家人的感受,所以哪怕在最后一刻我也提醒他們慎重思考,最終做出任何決定我都可以接受。”
2月17日下午3點多,何炯陪同小孟熊的父母來到了重癥監護病房外,按慣例,啟動器官捐獻手術前,必須依法取得直系親屬的一致知情同意。
“這幾天,小孟熊的母親多次流淚,但是他父親是一個很不善言辭的人,雖然沒有哭,但是他的眼神透露著一種絕望和無助,看著很讓人心疼。最后簽字的時候,他的手都在顫抖。”
手續完畢,唐盛銀、楊國翠最后一次走進腦外科重癥監護病房,他們要送小孟熊到另一幢樓的手術室門口。“母親撫摸著小孟熊,乘坐電梯,一路上,夫妻倆沒有說一句話,但一直在流淚。”何炯說。
他們的兒子
讓3個陌生人重燃生機
孩子的角膜,還將幫助更多的人。
按規定,協調員會全程監督手術。
2月17日下午4點45分,在取下呼吸機后,小孟熊漸漸地停止了心跳。“所有的手術都會在心臟停止之后進行。”
晚上6點25分左右,器官摘除手術成功完成。“醫務人員小心翼翼為小孟熊擦洗了身體,換上了新衣服,隨后大家一起向遺體默哀。”
器官摘除手術完成后,移植手術立即展開,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左右。參與手術的浙醫二院腎移植中心主任肖家全介紹說,小孟熊救了三個人——他讓2名尿毒癥患者、1名肝衰竭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火種。目前,他們還在ICU觀察,如果度過了感染、排斥等風險,他們將轉移到普通病房。
除此之外,小孟熊的眼角膜還將給至少2名眼疾患者帶去光明(注:眼角膜的保存時間相對較長,還在確定患者)。
走出手術室,何炯告訴唐盛銀夫妻倆,他們還可以再見一面小孟熊。
在醫院的太平間里,這一次,這個男人再也忍不住,癱坐在地上,任憑淚水往下流。一旁的楊國翠也是泣不成聲。
唐盛銀低聲說:“小孟熊很聰明,還在學校長跑中得過第一名。”
昨天,小孟熊的父母又回到了嘉善,他們要去公安機關辦理最后的手續,然后回到杭州,送小孟熊最后一程。
何炯說,她會陪到最后,“對于小孟熊的這種特殊情況,殯儀館都會開辟綠色通道。”
新聞延伸
小孟熊是浙江第168例
遺體器官捐獻者
早在2009年,浙江省就開始醞釀建立器官捐獻分配系統,2010年,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在全國多地試點。從2010年算起,小孟熊是全省第168例遺體器官捐獻者。“浙江省在這方面的工作很規范,所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遺體器官捐獻。”何炯說。
據了解,負責浙江省器官捐獻工作的是浙江省紅十字會,全省所有器官捐獻者的信息都錄入該系統,系統以患者供者匹配程度、病情緊急程度、等待時間等客觀醫學指標給予動態評分,并對患者進行排序,從得分最高的開始進行分配,獲得捐獻器官進行移植。
昨天,寧波也進行了一例器官捐獻手術,他是全省第169例。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