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行節后增存失利加碼攬儲 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超6趕7”
春節后,由于資金面寬松,市場利率連續下跌,不過銀行理財產品在“雙節”及互聯網金融產品“搶錢”的影響下,加碼攬儲,預期收益率逆市止跌回升。目前在售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仍有許多“超6趕7”。
截至上周五,短期Shibor(上海銀行間拆放利率)連續4天全線下行,且速度加快。如隔夜利率再跌39個基點至3.28%,7天跌58.5個基點至4.44%,14天4.56%,1個月和3個月分別為5.49%和5.60%。相比2013年12月底,7天和14天期限最高曾達到8.84%和8.24%。
市場短期利率下行,但銀行理財產品仍居高位。如平安財富-私行專享尊貴組合A資產管理類9期(元宵特別計劃)理財產品223天百萬起點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7%;興業銀行近日發售的1年期30萬和百萬起點產品預期年收益率分別是6.9%和7%。
在國有大行中,建行“乾元共享”系列期限149天和269天非保本產品10萬起,工行“2014年工銀財富專屬理財產品”100天和168天產品,50萬起點,以及中行“中銀集富理財計劃2014-024-HQ”401天10萬起,預期年化收益率均有6%。
銀行節后再次拉高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的背后原因,是存款的快速流失。近日,央行公布2014年1月金融統計報告,數據顯示,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2萬億元,創出近4年來最高水平,但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專家分析稱,存款的減少與理財產品發行和互聯網領域頻頻推出的吸金產品有關。
有銀行高管表示,對任何一家銀行,儲蓄存款是一年之計在于春,往常春節剛過的這段時間是增存的大頭,前幾年這時候,工農中建四大銀行中的任何一家,都要增五六百億,今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增了一半,其它幾家情況也不好,大家緊急溝通情況時,都反映大部分儲蓄存款是給互聯網理財產品搶去了。
面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資金爭奪,銀行在升級推出自身靈活理財工具的同時,即便市場利率下行,也不敢大幅降低產品預期收益率,部分銀行甚至繼續推升其互聯網金融產品預期收益率。
2013年9月上線、11月被暫停的招行線上P2P(個人對個人借貸)業務平臺,近日重新上線。恢復推出的“e+穩健融資項目”發行規模為772萬,投資期限179天,投資人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7.2%,較暫停前收益率高出10%。上周五則再次推出規模近千萬、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3%的融資項目。從該行“優選融資項目,預期年化投資收益率7%-8%”的公示看,似乎仍有上漲意圖。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