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旻澍 吳敏力
農業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中央一號文件將創新農業經營體系作為增強農村活力、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提出要大力支持發展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專業合作社等,通過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充分激發農村生產要素潛能。
溫嶺市不斷探索培育和提升具有組織聯結功能和產業化帶動能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經營主體轉型升級,使新型農業主體逐漸成為“領舞”現代農業的“活力因子”。
“專業大戶”變身“農場主”
走進朱國士的大棚里,眼鏡和相機鏡頭立刻蒙上一層白霧。棚外是4攝氏度的冬天,棚里卻如同初夏一樣,火龍果、楊桃、木瓜、菠蘿……各種熱帶果苗爭奇斗艷。
這個名為“南國風情熱帶水果采摘園”的家庭農場,位于溫嶺市新河鎮。盡管農場是去年5月“開張”,但已經收獲了一批火龍果和芭樂。春節前,這里還要培育5萬株火龍果苗,并開種藍莓和櫻桃。
果園負責人朱國士是一名中級農藝師,之前在外地承包了1000多畝瓜地。從專業大戶“變身”為家庭農場主,老朱有自己的理由:“這里的土地我承包了10年,按照合同,如果10年后政府不征收,我還能再用下去。”他告訴記者,相比“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種瓜模式,家庭農場更加“穩定”。
溫嶺市農林局農村改革指導科科長陳萬云介紹,當地共有各類專業大戶5000戶,經營面積達22.1萬畝,但專業大戶普遍存在生產不穩定、經營水平不高、農產品質量安全難監管等問題,市場主體地位也無法確立。因此,該市出臺政策,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專業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建設家庭農場,實現自然人農業向法人農業過渡。
從今年4月2日全市注冊登記第一家家庭農場以來,溫嶺市已注冊登記家庭農場近100家,居臺州市首位,注冊資本達3500多萬元。
“股份合作農場”的規模效應
程良貴的行李箱里放著一袋“寶貝”,那是他從村后的金雞山上親手挖下來的。他正帶著這袋泥土前往重慶黔江苗木基地,準備讓專家看看,山上的土質適合不適合種植櫻桃。
程良貴是溫嶺市塢根鎮寺基村黨支部書記,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金雞山股份合作農場理事長。老程告訴記者,寺基村耕地面積410畝,山林660畝,自然生態資源豐富。
“盡管近年來村里產業經濟體量逐年增大,但結構不優的缺點凸顯。”不久前,村里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集中了村民手中的土地,成立股份制農場,一條嶄新的致富大門正在村民面前打開。
而在去年5月創建“股份合作農場”的城南鎮蘭公岙村,綿延兩公里的狹長山谷里,搭建著嶄新的鋼架大棚。“這里種植了櫻桃、楊梅、枇杷,共110畝,其中櫻桃就有60畝。”“入股村民不僅可享受每年每畝500斤晚稻谷市場價的保底回報,還能享受集體所得的多次分紅。”村支書林良德指著大棚櫻桃基地說,只有把零散的土地化零為整,蘭公岙村才有可能發展現代農業。
溫嶺市農林局副局長王奭劍介紹,目前,溫嶺已在城南鎮蘭公岙村、濱海鎮岱石村、塢根鎮寺基村3個點開展試點工作。“股份合作農場為土地穩定長期流轉提供保障,也為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土地整理找到一條現實路徑。”
組建專業合作社的“集團軍”
成立于16個月之前的溫嶺市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如今前景看好。前不久,聯合社與湖北省一家國營農場簽訂土地承包合同,計劃在那里建起萬畝糧食、蔬菜基地。
聯合社的社員們喜歡把自己稱呼為“集團軍”成員,這支“集團軍”,由14家當地有名的合作社聯合組建而成。
“打破了以往單一合作社規模小、銷售渠道窄、帶動能力弱的困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集團軍”成立后,整合銷售渠道,利用資金優勢,開設了聯合社名優產品超市,把各專業合作社的產品直接推到市場,形成了種、產、銷一條龍服務。
據了解,溫嶺已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563家,其中國家級示范性12家,省級示范性23家。目前,溫嶺全市已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4家。
聯合社的建立,使合作社從“戶戶聯合”向更大規模、更高層次的“社社聯合”轉變,橫向上實現了合作社資金、人才、技術和市場要素的整合,縱向上促進了一體化經營,增強了合作社的市場競爭力。
溫嶺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24.5萬畝,其中27個村實現整村流轉,土地規模經營達15萬畝。而每一塊流轉出去的土地,都如同一小塊拼圖,重新組合成家庭農場,讓種植大戶更上規模;也可以組合股份制農場,為全村人打開致富之門;甚至可以拼成土地“集團軍”,讓更多的農民在這塊土地版圖上實現更大更美麗的夢想……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