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在臨海市東塍鎮康二村,該市文化局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記者楊輝 通訊員屈乃銀攝
現狀
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市共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81個,完成省重點文化禮堂建設任務數的163.1%。其中,椒江29個、黃巖30個、路橋28個、臨海21個、溫嶺21個、玉環12個、天臺15個、仙居13個、三門12個。
目標與計劃
2014年,將至少再建成136個文化禮堂。
著眼文化禮堂“建、用、管”三個關鍵結點,努力做好“三個更加”文章,扎實推進全市文化禮堂建設。
更加突出便民利民、拉近距離,讓群眾“易進禮堂”:堅持建設規劃“便民”、堅持建設模式“為民”、堅持建設成果“利民”。
更加突出文化感召、豐富內涵,讓群眾“樂進禮堂”:優化功能定位、豐富活動載體、突出“草根”效應。
更加突出長效管理、建章立制,讓群眾“常進禮堂”:以自治促管理、以激勵促管理、以考核促管理。
部門訪談
建立文化禮堂長效管理機制
——訪市宣傳部文化處干部李叔軍
“除了繼續建設之外,如何用好、管好已經建好的農村文化禮堂,是我們今年的工作重點。如何建立一個長效管理機制,可以說是其中的難點。”李叔軍說。
在已建成的181個農村文化禮堂中,每一個都配有一名管理員,但事實上,這些人員的工作性質都是“自愿、義務性的兼職”。
“大學生村官、有這方面愛好的村民等等,目前都是文化禮堂的兼職管理員,但長時間沒工資的活兒,誰愿意干?”李叔軍笑著反問了一句,又說,“所以,各個縣市區的工作人員都在摸索適合本地的方式。比如椒江,就提出用村郵站工作人員管理文化禮堂的方式。”
為了提高文化禮堂管理員的管理水平,“2013年,我們第一次進行了針對管理員的培訓。2014年,我們還要對各村的村干部進行培訓。”李叔軍說,“村干部是最了解本地文化的人,他們的意識和水平上去了,農村文化禮堂才能被打造成一個真正的精神家園。”
除此之外,為了讓群眾“常進禮堂”,“自治”理念也被引入文化禮堂日常的管理中。
“我們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將文化禮堂打造成農民群眾的自主管理舞臺。在管理過程中,重點指導各地建立健全活動開展、日常管理和安全管理三項制度,分別明確文化禮堂的場館維護、活動組織、財務收支、對外聯絡等事務,確保文化禮堂日常運轉規范有序。”
“按照‘分級負擔、以獎代補、社會共籌’的原則,在市級建立文化禮堂建設創建專項獎勵資金的基礎上,各縣(市、區)也相應設立了文化禮堂建設專項資金。”
“市本級還將文化禮堂建設列入市對縣(市、區)委黨建工作的考核,納入文明創建相關評價體系,年底將根據考核結果進行分類評級,著力提升各地文化禮堂建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李叔軍說,“同時,還要求各縣(市、區)將文化禮堂建設納入鄉鎮(街道)目標責任制考核,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確保文化禮堂建設取得實效。經常性開展督查工作,建立‘三個一’機制,即‘每月一次書面督查通報、每季度一次領導帶隊實地督查、對建設滯后縣市區開展一次領導約談’,保證文化禮堂建設的力度、速度和進度。”
李叔軍說,目前要做的,就是把文化禮堂具備的道德宣教、特色傳承、凝心聚力三個作用發揮到最大。讓老百姓在享受豐盛的“文化大餐”的同時,提升素質,增強凝聚力。“比如,椒江區在文化禮堂中開設‘道德教堂’,將近年來評選表彰的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椒江人’等先進事跡引進講堂,成為傳唱‘最美’正能量的場所。再如三門縣,借助文化禮堂平臺,把評選身邊好人的‘紅榜頌道德’頒獎儀式融入其中,使文化禮堂成為農村傳播文明的道德高地。”
“仙居有個村,在文化禮堂里弄了一面笑臉墻,就是把全村老少的笑臉拍下來,分批張貼在墻上,村民都很高興,跑過去爭著看自己在哪兒,村民真正的參與到其中,效果非常好。”具體好到什么程度?李叔軍說,在參觀了這個村子的文化禮堂后,隔壁村的村干部主動找上門表示,明年他們村也要建文化禮堂。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