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監會:正制定高現金價值產品監管新規
1月21日,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介紹指出,去年以來,市場資金趨緊逐漸成為常態,一些保險公司的高現金價值業務,存續期通常為一到兩年,甚至只有3個月,而匹配的資產一般超過2年。這種“借短貸長”的資金運用形式很容易出現流動性風險。
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副主任袁序成近日在媒體通氣會上透露,針對高現金價值產品的發展,保監會正在研究制定相應的規范性文件,將通過資本金要求、償付能力要求等經濟手段來引導高現金價值產品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
分析人士指出,通過提高對險企高現金價值產品償付能力和資本金的要求,保險公司高現金價值產品規模越大,其償付能力將消耗得越快,資本金的需求也更大,保險公司將需要不斷補充資本金,這將倒逼他們主動控制該類產品規模。
保監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壽險業滿期給付達1742億元,高現金價值短期業務規模將近2800億元。
進入2014年,險企“開門紅”戰役相繼打響,越來越多得到險企大力推出一些高現金價值的保險產品。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朱銘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隨著費率市場化以及保險公司投資渠道的拓寬,意味著利差、費差杠桿的放松,這也將加劇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在這種金融環境下,保險公司為了比拼投資回報率,使得他們目前推出的產品與銀行儲蓄和理財產品無太大差異。”一些保險公司在2014年“開門紅”中也采用這類產品作為其主打的產品策略。
項俊波指出,要資產負債匹配監管,規范和疏導高現金價值業務,審慎控制非壽險投資型業務,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進行產品創新。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