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寒假作業,大家印象里就是單調乏味的整本書面習題作業。“我們寫了一個月,老師寫了一個閱”,這是很多80后和90后對寒假作業的理解。
而今年寒假,臺州一些學校興起了“另類”寒假作業,讓學生們身體力行,或將所有照片分類整理,編成一本《成長的足跡》,或和父母一起勸阻一次交通違規等不文明行為,或和父母一起繪制家庭逃生示意圖,找出家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
這樣有意思的寒假作業,學生和家長都忍不住要點“贊”了!
“和父母一起去行動,比光寫作業有意義多了”
昨天上午9點,椒江云健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楊舒瑜整了整衣衫,一路小跑地在小區里轉悠。
“我在完成寒假作業——每天鍛煉1小時。”當記者詢問這么冷的天,為啥不在屋里寫作業時,9歲的楊舒瑜這樣回答。
除了常規的書面作業外,積極開展好一項關于“多城同創”的主題實踐活動、每天鍛煉一小時、盡一份孝心或愛心等都是楊舒瑜今年的寒假作業。“我和同學們都很喜歡這樣的寒假作業,還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行動,比光寫作業有意義多了。”楊舒瑜說。
和楊舒瑜一樣,今年椒江10萬多名中小學生都領到了這樣一份有意義的寒假作業。
而我市其他縣(市、區)的中小學生也收到了類似的特殊的寒假作業。黃巖區四年級以上5萬多名中小學生的寒假作業是“十項全能我和父母共行動”,和父母一起勸阻一次交通違規等不文明行為、隨手拍一次健康文明新現象、參與一次社區實踐活動等,每一項活動不僅需要父母一起參與,而且還要簽名打分;仙居的中小學生寒假要和父母一起繪制家庭逃生示意圖、共同找出家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玉環的中小學生要將家里所有照片分類整理,加上照片說明放在一起,外加前言、結語,編成一本《成長的足跡》,或是與爸爸媽媽一起開個節日策劃會,制訂《策劃書》……
支持聲中也有憂慮,家長怕孩子玩“野”了
減少書面作業,增加實踐任務,這樣的“另類”寒假作業得到了很多家長的支持。臨海的李女士說,現在的孩子缺乏的就是生活能力,以前的寒假書面作業重復性內容過多,現在減少書面作業,多些實踐互動的任務,能讓孩子自己平衡學習和娛樂的關系,對他們是一種鍛煉。
溫嶺的王先生也說:“我女兒明年就要升初中了,這樣的寒假讓她能更接近社會,接觸到更多人和事,可以幫助她更好地成長。”
不過,在眾多支持聲中,也有家長發表了不同的看法。黃巖的楊先生拿著兒子遞過來的寒假作業時,就稱“很有壓力,工作比較忙,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和他一起做完”。
也有家長認為寒假作業少了,怕孩子假期玩“野”了,開學難得“收心”。椒江的陳女士就決定寒假期間送孩子去報個數學培優班,“實踐作業我會陪他去完成,但學習也不能落下的。”
黃巖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胡伊娜說,像今年這樣全市各學校一起布置“另類”寒假作業,還屬首次,“這樣的寒假作業靈活度大大提高,希望家長能盡量幫孩子一起去實踐完成。”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