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節前多款理財產品收益超過6% 銀行理財產品開啟“春節模式”
“工銀財富”資產組合投資型人民幣理財產品,投資期限118天,50萬元起,預期年化收益6.10%;個人專項理財產品2014年第45期同享盈理財產品,91天,30萬元起,預期收益6.10% ;聚寶財富2014尊享月月贏理財產品, 49天, 30萬元起,預期年化收益5.90%……臨近春節,銀行理財產品紛紛開啟”春節模式”,預期年化收益率再度走高,預期收益率超過5%甚至6%的高收益產品十分普遍。理財專家提醒,1月份很可能是銀行理財產品高收益盛宴的最后時刻。過了1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大幅回落,普通投資者可能要等到6月份才有購買高收益產品的機會。“春節”行情別錯過了。
銀行節前忙“搶錢”
多款理財產品收益率超6%
2014年1月初,由于銀行攬儲過了時點,大多數理財產品比12月份都有所回落。不過這周起,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又小幅回升。
記者昨日在東方財富網上查詢浙江地區在售及預售的銀行理財產品后發現,近期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開始啟動“春節模式”,不少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已經超過6%。
目前在售及預售的銀行理財產品中,有100多只產品預期收益率超過了6%。工商銀行近期發行的一款期限為118天的“工銀財富”資產組合投資型人民幣理財產品,50萬元起,預期年化收益6.10%;中信銀行發售的一款期限為185天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3%,不過購買門檻100萬元;渤海銀行發行的一款90天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7%,投資門檻為50萬元;寧波銀行發行了一款42天理財產品,購買門檻5萬元,年化預期收益率為6.5%。
最新統計顯示,最近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產品共215款,平均預期收益率超過5.68%。業內人士表示,銀行上調產品收益率,與近日資金面趨緊、1月末和春節等因素有密切關系。為了應對月末時點資金壓力,銀行很可能將開始新一輪攬儲行動。
非保本型“吃香”
結構性產品仍高危
記者注意到,在量率齊升的大背景下,非保本型產品越來越入普通市民的“法眼”。按照統計,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上周共發行了31435款,同比增加11037款,市場占比上升7.18個百分點至七成左右,成為最主要的產品收益類型。“保本型產品目前普遍收益在4%左右,而非保本型產品收益在5%以上,兩者差距不少,投資者自然會選擇非保本型產品。”一位股份制銀行理財師解釋。
值得提醒的是,目前銀行發行的一些高收益理財產品中,不乏超過7%以上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對于這類品種,大多數銀行理財專家表示,穩健型投資者最好不要購買。按照普益財富月度數據顯示,2013年已經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產品中,99.6%的產品實現了預期最高收益率,但是沒有實現的100款產品均為結構型理財產品。這意味著結構性理財產品是未實現預期收益榜單的“常客”。
上述銀行理財師表示,目前很多到期達不到預期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大都是結構性理財產品。雖然這類產品大部分都可以做到保本,但是相比較5%~6%的相對穩定收益,那些7%、8%甚至更高收益的結構性產品的性價比并不高。
手中有閑置資金,又對資金流動性要求不高的投資者不要錯過春節前高收益理財產品的末班車哦。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