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美食 > 美食資訊 正文
追根溯源 探尋池上便當的美味緣由
2014年01月10日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原標題:“池上便當”為何特別好吃?

  沒有一根電線桿的池上伯朗大道兩邊,是種有機稻米的良田。

  臺灣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池上便當”的招牌。產自臺東池上鄉的稻米,早已是臺灣人心目中的最佳食糧。尤其近15年來,在有機稻米種植推動者梁正賢的帶領下,“池上米”更是從一種糧食變成了一個標簽。

  池上鄉位于臺灣東部的花東縱谷,東西兩側受到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的屏障保護,形成天然的稻米種植沃土。池上最著名的莫過于伯朗大道,不僅因為金城武在此拍攝廣告而攬客無數,更因為這是一條連一根電線桿都沒有的古樸道路。兩個月前,臺灣著名現代舞團“云門舞集”40周年就以池上稻米為靈感創作《稻禾》在這里演出。

  

  村民自發牽頭打造“有機村”

  池上米好吃,屬于老天爺賞飯吃。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池上從清朝光緒至今都以農業種植稻米為主。到日據時代臺灣東部鐵路通車,池上稻米隨著火車的來往名聲漸傳漸遠。

  1940年,一位名叫李約典的農人與妻子最早在池上火車站月臺叫賣番薯餅,五年后李陳云接棒以竹葉麻繩包四個飯團和其他配料,并很快發展成最經典的木盒飯包;而在菜色陸陸續續的調整下,成為今日耳熟能詳的池上飯包(便當)。

  1988年,池上米獲得臺灣稻米質量最優的“金米獎”,從而為池上鄉的農業經濟帶來新的契機,但這也讓只會種地不會經營的農人們有些迷惘。從大同工學院機械系畢業的梁正賢回到家鄉池上見到此狀,便前往日本有機發源地熱海參訪,他發現當地果菜市場有機攤位的箱子上面都貼著農民的照片、姓名和電話,也即生產履歷。

  回來后,梁正賢就跟池上萬安社區農民提出共同打造有機村。他協調六家米廠成立“池上米共同品牌協會”,打造產地證明標簽證明。“我們開辦的有機契作農班有自己的規范,農民必須上38小時專業課程,最后一堂課還要考試;種植時做生產紀錄,用品質計價。”梁正賢說,目前協會已有32名學員打理著近500公頃農田形成有機栽培區,稻米從選種到出售,都有生產履歷可查,質量有保證。

  有機種植讓農民有尊嚴

  在梁正賢的有機契作農班里,最年輕的農民才二十來歲。與一般的農民相比,他們談吐見地都非同一般。比如畢業于關山工商學院、有著客家語教學認證的葉太太,說起話來慢條斯理,完全顛覆農民的木訥形象;他們家墻上還掛有一幅米勒的《拾穗》,轉身則是梵高的《星空下的咖啡店》,閣樓則掛滿葉太太的書法。

  葉太太認為,農民不再是落后的職業,有機種稻不僅為自己的收入水平增益,還長遠地為社會創造價值。“對于土地,你我都是過客,我們要考慮如何把土地交給下一代。”梁正賢說,有機農業或者說綠色農業,一家一戶是不行的,一定要整個村、整個鄉地做。

  因此,嚴謹的有機栽培,并不只是弄個協會填下資料就好。近年來,梁正賢一直在推動歐美規格的稻米質量認證。“完全不使用化學農藥,才是真正的有機栽培;別人下肥三次,我們可能要五次,少量多餐,讓稻米長得更好。”梁正賢說,有機栽培是很累人的,但收獲時就知道累得不冤枉。

  不僅如此,梁正賢還推動每年舉辦兩次稻米比賽,找出有效的稻米樣本與分析數據,不僅提升了種植技術,還大大提高了稻米價格。“只有提升質量,才有籌碼提高價錢,有機種植讓農民有了尊嚴。”據了解,池上米目前遠銷日本、澳洲、新加坡及香港等地。

  “有機稻米栽培的道路漫長而辛苦,一有失誤就前功盡棄。”梁正賢說,這也鞭策他們“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才不會讓辛苦白費”。

來源: 深圳特區報  作者: 孟迷  編輯: 王貝蒙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相關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