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化工是臺州的支柱產業,如今有企業180家,其中上市企業7家,年產值300多億元,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0%以上。
作為臺州主城區,椒江區的醫化產業曾經“臭名遠揚”。椒江區醫化園區緊挨城區,5平方公里范圍內密布33個“煙囪”,惡臭之烈可想而知。
近年來,臺州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啟動醫化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椒江區與外沙、巖頭、三山3個區塊相關醫化企業簽訂協議,倒排時間,分批次退出惡臭項目。
“醫化產業怎么轉型?概括起來就3個字:退、轉、升!”椒江區委負責人說,所謂“退”,就是要求企業在指定期限前全部關閉散發惡臭的合成、發酵生產線;“轉”就是調整產品結構,鼓勵涉及企業轉產;“升”就是提升產業結構,要求大部分加工中間體或者原料藥的醫化企業,升級生產附加值更高的制劑等成品藥。
在醫化轉型辦門口,懸掛著一張白底巨幅告示,被企業稱為“死亡通知單”。上了通知單的企業,都被宣告在醫藥化工行業出局。哪家企業產量多少、生產什么樣的產品、會造成什么樣的污染、什么時候停業,表格上一目了然。
整治成效明顯。據環保部門監測統計,2013年臺州主城區化工惡臭發生率為4.9%,比2010年下降68.8%。一批企業在退出惡臭項目后,成功轉型:海正化工在退出合成發酵項目后,轉型為純粹的制劑生產企業;海峰醫化搖身一變,成了保羅電梯,生產工業和民用電梯……
2014年1月3日下午,記者走進椒江區醫化園區外沙區塊,基本聞不到以前那種刺鼻的酸臭味。附近的海門街道岳頭村村民金敬友說:“以前常有臭氣,村民晨練都跑到半小時路程外的白云山或椒江老年公園。現在鍛煉不用跑遠路了,每天早晚,村民經常在村里的空曠地方打太極拳,或騎自行車到海邊吹吹海風、散散步。”
1月4日閉幕的臺州市黨代會提出目標:接下去要鞏固主城區惡臭整治成果,完成黃巖江口醫化園區惡臭整治,加快臨海川南、仙居城南等園區的循環化改造,實現全市所有醫化產業的轉型升級。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