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記者從臺州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臺州首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摸底調查工作完成,摸清“家底”13萬多件。
為了查清可移動文物的“家底”,我市組建了10支普查隊,共派出普查人員200多名,從8月中旬開始,歷時4個多月,對全市4395家國有單位進行摸底調查。經初步統計,此次普查中查明收藏有文物的國有單位共計94家,需要認定、采集數據、規范登記的文獻古籍、歷史檔案、書畫作品和民族民俗文物等可移動文物13萬多件。
各縣(市、區)通過多種形式,全力確保摸底工作順利完成。如市本級、溫嶺市和路橋區等,采用上門發放、回收《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調查登記表》的形式;臨海市采取郵寄發放、上門回收的形式;三門縣則以會議召開為主,上門發放為輔。目前全市對外發放的調查表已全部回收,調查覆蓋率達100%。
據市文廣新局文物處負責人介紹,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旨在全面掌握我市可移動文物的數量、類型、分布、保存狀況、保管權屬和使用管理等基本情況。此次普查的文物包括:1949年以前,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重要古籍、文獻資料和手稿等,反映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有關的代表性實物;1949年后,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收藏登記的藏品,列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文物出境審核標準》及《1949年后已故著名書畫家作品限制出境鑒定標準》范圍的作品;重要的實物資料、藝術品和民族民俗文物;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