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旅游 正文
南京"詩歌植物達人"拍千余張花草照
2013年12月23日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原標題:南京網友拍千余張花草照 被稱"詩歌植物達人"(圖)

  

  薏米

  魚箋請詩賦,橦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歸來幸可將。

  ——王維《送李員外賢郎》

  發現地:南京長江堤坡下

  

  茱萸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發現地:南京中山植物園

  舒婷的《致橡樹》膾炙人口,在我們的城市中,哪里可以找到橡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我們從小就會背,但你知道茱萸又在哪里可以找到?……現代鋼筋水泥的城市中,那些記憶中的美好植物,看起來已和都市人漸行漸遠。但南京一位癡迷植物的愛好者,正在進行著一項“恢復大家記憶的工作”。兩年多前,他在本地著名論壇西祠胡同上,開設了“每周植物欣賞”版,從此不停地發各種他在這個城市見到的植物。

  因為他的努力,很多人這才發現,原來那么多美好的植物,其實就生活在我們周邊。

  古詩中的那些花

  這位植物達人有個恰如其分的網名“綠野仙蹤”,記者問及,他說表達的是自己特別喜歡在野外的那種感覺。2011年6月,因為愛好植物,他在西祠胡同開設了“每周植物欣賞”版,從此每周不停地發帖,都是他在南京城的角角落落拍攝的植物。

  “綠野”先生(他婉拒公開姓名)介紹,他見過的最美的一幅場景是在牛首山腳下,那邊有大片的荻花,銀白色的花隨著秋風飛舞,在瑟瑟秋風中讓人感覺特別美。當時見到這片荻花時已是下午4點多,離太陽落山也就半個小時了,他原本是想上牛首山的,結果被眼前的這幅荻花圖所吸引,直到太陽落山。

  提及荻花,“綠野”背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句便有:“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水邊荻花起舞,是秋天的標志之一。這位植物達人介紹,荻花在江邊一帶最多,和蘆葦相伴隨,河邊、塘邊低洼肥沃的地方常能見到,很高大。10月前不開花不容易認,10月份花期一到,就非常扎眼醒目了,南京的荻花特別多。

  如果要和荻花搭配,“綠野”推薦蓼花。所謂蓼花也是大有來頭,《還珠格格》第一部中小燕子、紫薇陪乾隆皇帝出巡,路遇文人墨客相別送詩,紫薇也上前摻和了一把,把那些人都震住了。“你也寫詩送老鐵,我也寫詩送老鐵,江南江北蓼花紅,都似離人眼中血。”

  “綠野”是在明發濱江地區見到蓼花的。他拍到的這束紅蓼,是蓼花中的大塊頭,莖葉粗壯寬大,穗狀花序淡紅色,常零星生長在靠近水邊的地方。“綠野”介紹,蓼花在南京原本隨處可見,但近年來清一色的草坪、反復拔草除草,結果很多本土植物都被拔掉了,很是可惜。

  歌曲中的那些草

  前些年,有首歌大街小巷都在唱,是周華健的《忘憂草》,不少歌迷由此打聽:忘憂草,這到底是一種什么草啊?這個難不倒“綠野”,他說:“這種草我大南京就有”。

  今年6月,在南京燕子磯公園里靠近公園管理處附近,他找到一叢長勢特別旺盛的忘憂草。“6月中旬午后熾烈的陽光下,它們愈見火紅、挺拔,在長江邊清涼的風吹拂下,分外美麗。”在“每周植物欣賞”版上,“綠野”如此描述他當時的心境。

  據他介紹,忘憂草又稱萱草。在《博物志》中有這樣的描述:“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記者了解到,萱草也是中國的母親花。古時候當游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唐朝孟郊《游子詩》便寫道:“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如果說《忘憂草》的名氣還不夠大,但《馬蘭花》這首歌應該是深入人心。在玄武湖公園環洲柳苑前的草坪上,“綠野”拍攝到了馬蘭花。當時這處馬蘭花和蓼花(長鬃蓼)混合長在一起。

  當他把剛拍到的馬蘭花發到版上時,很快有網友留言:“所有人心中的馬蘭都是首童謠。”網友“忘言”則“唱”起來了:“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現在就開花。”“綠野”介紹,馬蘭花就是馬蘭頭開的花,它的嫩莖葉可以吃,就是南京人喜歡吃的“馬蘭頭”。

  記憶里的那些樹

  因為從很小就開始喜歡植物,在“綠野”的電腦里,存有以“萬”計的各種植物圖片。南京的各種野花野草,他能一眼看出名堂來;而抬頭,在這個有著“綠都”之稱的城市中,他偏好喜歡橡樹、凌霄等。

  他給記者看了兩張照片,一張拍攝于南京大學,是青岡櫟;一張拍攝于靈谷寺路,照片上的是麻櫟。它們其實都是橡樹的一種。據其介紹,橡樹家族中,本地以麻櫟最多,中山陵風景區很多,靈谷寺路沿途有很多很高的麻櫟,12月份葉色金黃,陽光中仰頭望去樹頂枝葉徐徐招展,特別好看。

  提及橡樹,人們會一下子想到舒婷的《致橡樹》,這首文革后最早的愛情詩,很多80后都能背上一兩句:“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在這首著名的詩中,舒婷還提到了“凌霄花”。“綠野”介紹,凌霄在南京也不是罕見樹種。在南京師范大學的校園,他拍到了一株凌霄,花色艷麗,在一片深綠的背景中,顯得特別的靜謐、安詳。所謂“凌霄”,其實是一個特別正能量的名字:意指志向高遠。李時珍曾形容它為:“附木而上,高達數丈,故曰凌霄”。

  童年時的那些果

  在80后或者更年長一些人的記憶中,不少人都有兒時在農村用線穿一些植物果實當項鏈玩的經歷。“綠野”記得,小時候的玩伴尤其是女孩子,喜歡拿薏米的珠子來穿作手鏈。

  薏米也叫薏苡仁,它是薏苡的果實。在明發濱江前面長江堤坡下的排水溝里,“綠野”拍到了薏苡。這種植物外形上和玉米接近,植株較高大,野生的不多見。它的殼是念珠狀的,成熟時光亮,常帶黑色。因此孩子們常常摘下來玩。

  “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有“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美譽。它是我國傳統的食品資源之一,可做成粥、飯、各種面食供人們食用。尤其對老弱病者更為適宜。在歐洲,它被稱為“生命健康之友”。而在中國古代,人們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來祭祀。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入選了教科書,很多孩子都會背這首詩,而到底什么是茱萸,則少有人見到,它堪稱是人們“最熟悉的”陌生植物。“綠野”在南京中山植物園,拍到了茱萸的英姿。

  “綠野”告訴記者,王維詩中的茱萸是指“吳茱萸”,吳茱萸原生長在吳國,所以稱為吳萸。吳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戴吳茱萸以辟邪求吉。

  -記者手記

  這些似曾相識的美,就在身邊

  記者問“綠野”,他到底拍攝了多少種植物,他說,植物從小他就喜歡,雖然沒統計過,但至少有1000多種。

  這位40多歲的先生對植物是入骨的愛,從2011年6月開始,受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的啟發,他在西祠胡同上開設了《每周植物欣賞》版,從此每周不停,發各種他所拍攝到的植物。也因此,不少網友每周都會固定到他的版上去看看,在現代鋼筋水泥的森林里,這一方特別之地讓人賞心悅目。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綠野”拍下的那些植物我們都似曾相識,也許就是路邊我們經常所見的野花野草,但在他的鏡頭下,這些不起眼的植物散發出奪目的光輝,令人喜愛。這正是應了那句話: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來源: 揚子晚報  作者:  編輯: 王貝蒙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相關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