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神器“車燈自變器”,你想合作生產嗎?
學過開車的人都知道,夜間行駛時,遠光燈是在照明不好或道路不良的路段時使用的,而在照明良好的路段或會車時,則要切換到近光燈。
但現實中,這一點并不是所有駕駛員都能做到。有的是因為新手上路,技術不熟練;有的是因為疏忽大意,忘記變光;有的則是隨意開大燈。不管是什么原因,誤用遠光燈,給夜間行駛埋下巨大的安全隱患。這種亮度極高的汽車前照燈容易讓相對方向上的行人、駕駛員瞬時性失去視覺;于是,一幕幕慘劇由此發(fā)生!
不過,路橋的民間發(fā)明家蔣行敢研究出了“汽車前照燈自動變光控制器”,只要把它跟汽車連接起來,安好光線感受裝置,它就能根據夜間外界光線強弱,在兩車交會時自動切換遠光燈和近光燈。
這個玩意真的有那么神嗎?大家不妨跟著記者一起去看看。
對遠光燈早已深惡痛絕
蔣師傅畢業(yè)于浙江大學電機設計和制造工藝專業(yè),除了工程師的身份外,他還是個低調的發(fā)明家。在車燈變光器發(fā)明出來之前,他已擁有兩項高新技術的個人專利。
之所以會搗鼓起這個,源自于蔣師傅平時飯后散步的習慣。
“常常在晚上走著走著,眼睛就會被對面開來的車子的遠光燈照到,刺得好幾秒鐘眼睛都看不見東西。”蔣師傅說,因為遠光燈致眩引起的車禍屢見不鮮,自己早已對此深惡痛絕。
“之后,我又走訪了國內有關省、市的交警部門。這才知道,由于警力不足、人手不夠的問題,交警對此也束手無策。”蔣師傅說,他就想著,自己應該發(fā)揮專長,做點什么。
緊衣縮食,沒錢也要搞發(fā)明
2008年底,蔣師傅對自動控制車輛前照燈裝置有了大致的想法。
2009年初,他開始制作變光器。但一開始,他就碰到問題——專用設備不熟悉。“我雖然是學電機的,但對于車載光控設備的加裝這一塊十分生疏。”蔣工說道,“每種車型電路的接線端都不同,能不能在其中接入一種能改善車燈自動切換遠近光的裝置我心里真沒底。”
蔣師傅重新拿起書本,惡補車載設備的各種知識,參考了國內其他人的設想,并在朋友的幫助下,短時間內就把十件樣品試制出來。
不過,這個時候,蔣師傅碰到了資金難題。
“如果要投產,還要更多資金,這個缺口至少要30萬元;但我已把自己多年的積蓄都搭了進去,實在掏不出錢了。”蔣師傅說,他想找企業(yè)或朋友合作,但投出去的項目建議書都杳無音訊,這讓他有些焦急。
好發(fā)明擱置在手里,蔣師傅很心急
一個寬5厘米、長7厘米的黑色小長方盒子,被接插上一捆五顏六色的外接線。12月16日,記者見到了蔣師傅的這套名為“汽車前照燈自動變光控制器”的發(fā)明。光看外形,很不起眼。
“夜間,兩輛相向行駛會車相距150米時,變光器就可以自動感應,把強遠光切換成近弱光;而當兩車交會完畢后,前照燈又能自動恢復成強遠光。”說到自己的發(fā)明,蔣師傅打開了話匣子。“比起國內其它的變光器,我們設計的產品使用壽命更長也更加穩(wěn)定,可變光10萬次以上;且不會破壞汽車原有的電路,只要用不同的接口連接到任何車型上都能使用;而且裝備之后,手動變光功能也不會受到影響。”
“看過和用過我們發(fā)明的人都說好。”蔣師傅對自己的發(fā)明頗有底氣。
2010年4月22日,為了把自己的發(fā)明投入生產,蔣師傅聯系上安徽省蒙城縣安馳汽車工業(yè)有限公司。蔣師傅的發(fā)明得到技術工業(yè)部白樹立、王后勝等多位工程師的一致肯定。甚至,該公司都與蔣師傅談好了價格。但是由于蔣師傅沒有啟動資金,合作就此無疾而終。
“后來又有來自江蘇省昆山一家企業(yè)的浦崗·博先生,想把我的發(fā)明介紹到日本去。”但因為缺少資金,蔣師傅沒能把變光器縮小到浦先生想要的體積,事情就擱置下來。
去年,蔣師傅的這個發(fā)明在臺州市百萬青年大獎賽上獲得了二等獎。“當時由于合作伙伴要開發(fā)農副產業(yè),也沒能把該專利產品推廣出來。”蔣師傅頗感遺憾。
“我推薦駕駛員用這種車燈自變器,價格不貴,也就3包中華香煙的錢。但好處多多:一是降低司機駕駛的疲勞強度;二是方便了司機的操作;最重要的是,還提高了行車的安全系數。”蔣師傅說。
蔣師傅說,臺州現在保守估計有100萬輛車,只要其中3萬輛能用上他們的變光器,城市的交通安全系數就會有所提高。“這其中的產業(yè)前景十分可觀。”
如果你對蔣師傅的這個發(fā)明感興趣,或是想作進一步了解,不妨撥打我們的幫忙熱線81812315。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