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掌聲”響起
“請問一下,目前理財產品收益率有多少?”一位客戶走進銀行理財室打聽理財產品收益率。
“現在有一款35天期限,5萬起投的手機銀行專屬產品,預期收益率能達到5.7%。”銀行理財經理回答道。
近日,這是大多數理財客戶向銀行理財師拋出最多的一個提問。
隨著年末臨近,銀行“攬儲大戰”提前打響,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也隨著水漲船高。目前,臺州市各大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都普遍達到了5%以上,甚至有部分預期收益在6%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在國家宏觀調控、年末市場間資金趨緊以及市場利率化加速的多重壓力下,接下來,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還會繼續走高,或會超過今年6月末時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甚至創下年內新高。
我市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已經破“6”
“這兩天收到多家銀行的理財產品短信,大多數產品都在5.5%以上,有些產品都超過了6%,不知道過幾天有沒有更高的。”市民王女士告訴筆者,近段時間,頻繁收到銀行理財產品的短信,幾乎所有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都在“5”以上,還有起購門檻僅5萬元,預期收益率卻高達6%。
近日,筆者走訪了臺州市市府大道上的多家銀行了解到,目前正在銷售的許多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收益率都已破“5”,部分產品已經達到6%以上,而保本保收益型理財產品收益也都已經破“4”。
某股份制銀行目前推出的一款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起購金額5萬元,47天期限,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6.1%。某國有銀行日前推出了保本保收益型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竟達到5%以上。
一家銀行的理財經理告訴筆者,“從上個月中下旬開始,一些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就已經超過5%,而且賣得比較好的,基本提前就會被搶購一空。”
銀行定制節日理財產品主打高收益
對于經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市民來說,現在已經很習慣或是刻意在月末、季末以及年末出手“理財”。
但不知道投資者有沒有注意到,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逐漸崛起,新型金融正在蠶食著傳統金融,而作為傳統金融的銀行業,在互聯網金融的追逐下,不得不進行一場“領土保衛戰”。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在某些“節日”推出高收益理財產品來吸引客戶。例如,在雙11期間,廣發銀行就在淘寶上開賣高收益理財產品,起售金額在5萬元,一年期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就達到了6%。
“雙11脫單啦!雙12我們一起繼續瘋!”日前,光大銀行利用微信圈針對雙12這個節點,推出高收益專屬理財產品。據光大銀行臺州支行金融理財師周鴻波介紹,該款名為“陽光理財高收益T計劃”產品,期限為291天,起售金額分別為10萬、100萬、300萬元三檔,預期年化收益率均在6%以上,最高一款達到了6.5%。
周鴻波告訴筆者,一些對非保本高收益型理財產品不“放心”的市民也可以購買保本保收益型理財產品。“我行目前有期限分別為半年期和一年期的兩款保本保收益型理財產品,起購金額5萬元,預期年化收益能達到5.3%。”
年內理財產品收益率或會繼續高升
“從往年來看,12月初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相比11月會基本持平,甚至略降,但今年12月初以來,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非但不降,反而出現上升的勢頭。”一位股份制銀行金融理財師告訴筆者,主要原因是由于近來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持續緊張,市場利率中樞不斷上移,此外年末銀行存貸比考核時點臨近,各種不同程度上增大了銀行的攬儲壓力,因此,導致今年理財產品收益率比往前提前進入“上升通道”。
采訪中,有部分銀行金融理財師預測,在年底之前,各大銀行會根據各行對存款的需求,會不同程度提高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以達到順利通過年末銀行存款大考。“預計接下來理財產品收益率會向‘7’進軍,但上‘8’的可能性不大。”
周鴻波認為,目前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無論是非保本收益還是保本保收益,其預期年化收益率基本上已處于高位,市民可抓住這個年末節點,盡早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期限及類型的理財產品,以免錯過購買高收益理財產品的時機。
民生銀行金融理財師王征提醒市民應保持一份平穩的心態,不必一味追求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盡量根據自身對流動資金的需求,選擇適當期限的理財產品,以免出現資金‘空檔期’降低了投資理財的實際收益率。”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