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近日在北京舉行,以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同等規格、交叉套開的方式召開,是改革開放以來首次以城鎮化為主題召開的中央級工作會議。會議傳遞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并對社會普遍關切的問題給予了充分回應,新型城鎮化路徑清晰。
市民化為首要任務
會議要求,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提高城鎮人口素質和居民生活質量,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
目前,中國已實現52%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但只實現了35%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17個百分點之差使2億多名農民工難以享受到城鎮基本社會公共服務,他們的收入、就業、住房、社保、子女就學等都成了難題。
這次會議要求,城鎮化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開放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從表面看,城鎮化模式更像是投資拉動型,如大規模基建投資拉動進程,但若做好人口規劃、就業規劃,其內需增長的潛力亦將被充分釋放,對經濟的持續拉動作用將更加顯現。
城市群為主體形態
會議提到,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對城鎮化總體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要一張藍圖干到底。
“兩橫三縱”格局并非新概念,即構建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推進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優化開發,形成3個特大城市群;推進哈長、江淮、海峽西岸、中原、長江中游、北部灣、成渝、關中—天水等地區的重點開發,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區域性的城市群。
有專家表示,現有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已起到了經濟引領作用;但中國區域幅員遼闊,人口、資源長時間遠距離流動和配置,既不經濟又不安全;在中西部區域、東北部建設一定量級的城市群十分必要。這既需要市場的力量,也需要政府的引導。
提高建設用地效率
會議提到,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隨著城鎮化推進,中國平均每年減少耕地600多萬畝,日益逼近18億畝的耕地紅線。過去30多年的城鎮化進程是對土地相對粗放的利用。而且面對糧食安全這個大問題,城鎮化不可能永遠無節制占用耕地。未來的城鎮化,將是土地集約化的過程。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會議稱,將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要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建立地方主體稅種,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健全地方債券發行管理制度。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
據國家開發銀行預計,未來三年我國城鎮化投融資資金需求量將達25萬億元。
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在新浪微博中稱,新型城鎮化建設這次明確提出了資金要建立多元可持續的來源,未來可能會發市政債,堵住后門,開前門,要給地方政府培養新的稅源,采取更嚴格的土地管制。可持續發展的資金要求事權和財權要平衡,如果要把地方政府支出降低,那就以常住人口作為參考指標。
目前,大量民間資金找不到投資渠道。只要政府能夠提供公平競爭機會,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就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帶動社會各個層面的力量共同推進城鎮化。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