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黃巖西城街道岙岸村。
“拆后堆積的建筑垃圾被清理了,村內一下子整潔了許多!”駐足自家門口,村民王海峰與老伴聊著天。遠處,一臺臺挖土機揮動著鐵臂,一輛輛垃圾運輸車往來運輸建筑垃圾。“聽說垃圾清理后騰出的空間以后要建綠化帶。”老王高興地說。
岙岸村處于西城街道沈海高速公路以西,曾是違法建筑的重災區,違法建筑的存在不僅阻礙該村道路暢通,而且其周邊環境臟亂差等問題更是讓當地百姓頗有怨言。
自黃巖區啟動“三改一拆”行動以來,西城街道聯合多部門向街道沈海高速公路以西50米紅線范圍內的違法建筑發起攻堅戰,依法一舉拆除15.6萬平方米。但與此同時,在拆后區域留下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亟待清理。
對此,從11月25日開始,西城街道組織工作人員,每天動用7輛大型挖土機和20輛垃圾運輸車對該區域建筑垃圾進行為期一個星期的大清理行動,共清理出3萬多噸。
“‘拆、改、建’必須同時進行,這樣才能用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最快速度對拆后區域實行改造。”西城街道辦事處主任季兆國說,對城市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既能緩解資源短缺,減輕環境污染壓力,又能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那么大量清理出來的建筑垃圾具體該如何環保、高效使用?季兆國介紹說,“我們現在對建筑垃圾分類管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級別。”
“一是‘低級利用’,這類建筑垃圾多為碎磚和碎混凝土塊等,主要用于各項重點工程、拆后新建標準廠房基地以及道路建設材料回填。其次是‘中級利用’,把建筑垃圾、拆后土地進行‘拆用’結合,用于拆后區塊綠化帶、停車場等工程實施。”
第三種“高級利用”則是將建筑垃圾交付給垃圾處理公司,經處理廠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種建筑用磚等。“但這一類垃圾處理目前還處于籌劃中。”季兆國表示。
據了解,目前在沈海高速公路西側的半洋張村綠化工程、停車場建設工程和半洋洪村村集體留地開發,所用的建設基礎材料主要就來自拆后的建筑垃圾。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