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国产老女人卖婬,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投稿郵箱:1056292011@qq.com
您當前的位置 :臺州頻道 > 財經 > 銀行 > 行業要聞 正文
周小川:三中全會決定金融改革 醞釀更進一步利率市場化
2013年11月26日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

  原標題:周小川稱醞釀更進一步利率市場化

  26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第三屆中法金融論壇上表示,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是三中全會決定中金融價格改革的重要內容。近期中國正在加強制度建設,正醞釀更進一步的利率市場化,特別是存款利率市場化,要建立包括定價、報價在內的機制,以便在中期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

  對于金融改革,周小川指出,中國剛召開三中全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路線圖。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金融改革,是三中全會的重要組成內容。總體金融實力和風險抵御能力要顯著增強。

  華泰證券認為,我國的利率市場化可以追溯到自1996年央行取消同業拆借利率上限管理且財政部首次實現國債的市場化招標發行。近年來市場化的進程明顯加速,2012年開始在調整基準利率的同時擴大存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2013年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同期著力培育銀行定價能力,推出了貸款基礎利率集中報價和發布機制以確定貸款利率基準,銀行間同業存單也即將出臺。下一步,可轉讓大額存單的發行、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以及存款利率的全面放開都早有傳聞。而允許銀行破產,將銀行背后的國家信用逐步剝離,也是利率市場化題中應有之意。

  利率市場化影響銀行資產配置

  上海證券認為,不管是貸款還是存款利率的放開已經開始對商業銀行資產配置產生了實質影響。利率市場化把定價權交給了銀行,對銀行金融產品的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利率市場化還加大了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水平,利率風險的擴大改變了商業銀行傳統的風險度量方法,對利率風險的計量技術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瑞銀:存款利率市場化機制建設待破局,凈息差面臨下行壓力

  瑞銀證券認為,2013年中期以來包括部分國有大行在內的多數上市銀行2年期以上期限存款利率已上調至1.1倍利率上限,顯示存款利率市場化逐步深化;分析師估算此輪2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到頂對于上市銀行負面影響在1bps-4bps,而中小銀行受沖擊較大。

  分析師認為現階段多數銀行各期限存款利率提升已至上限,存款利率限制成為其穩定存款的重要障礙,存款利率市場化機制有待進一步破局。分析認為下一步利率市場化推進包括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推出面對公司和個人的大額可轉讓存單等;預計將在13年底或14年1季度推進。

  利率市場化沖擊被夸大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針對利率市場化,目前業界的一種普遍觀點是,較之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外銀行,中國的銀行業務相對單一,中間業務發展不足,利息收入占了總業務的很大比重,而利率市場化將大幅擠壓銀行業的利差和利潤空間,嚴重影響中國銀行業的整體盈利性。那么,中國的銀行在業務結構上和國外究竟存在多大差距呢?

  我們選取了在銀行中間業務開發和拓展方面采取不同原則和策略的兩大銀行派系作為參照物,即以德國為代表的保守穩健派,和以美國為代表的創新激進派。根據德意志銀行的統計數據,2001~2010年間,德國銀行業的利息凈收入約占總收入基本在70%~74%的范圍(除了在2008年出現了84.5%的奇異高點)。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統計數據,從1992年到2012年,美國銀行業利息凈收入占比的總體水平在60%~70%的范圍內波動,2000年之后到2008年之間,呈現較低的水平,近年又有所回升,到2012年約為63%。

  中國的情況又是怎樣呢?統計數據顯示,就目前中國銀行業的總體水平而言,傳統存貸業務收入的占比約為80%,其中四大國有銀行利息凈收入約占總營收的75%,其他股份制銀行利息凈收入占總營收比例則超過90%。截至2012年,農行該比例為81%,中行、建行和工行較低,分別為70%、77%和78%。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浦發銀行該比例較高,為88%,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較低,分別為75%和78%。

  可見,單單就業務結構中傳統存貸業務與新型中間業務的對比而言,中國的大中型銀行與國外主流、成熟銀行的差異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大。而針對最近媒體關于中國的銀行“坐收(存貸利差)暴利”的一片質疑,不妨將中國的銀行與世界范圍內的“左鄰右舍”做一番歷史和橫向的對比,以便得出較為客觀的評論。

  美國于上個世紀70年代初開始推行利率市場化,其后的二十多年中美銀行業的凈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水平出現了明顯的擴張,最高曾經達到約4.9%的水平。之后隨著經濟、金融和行業周期,美國銀行業的凈息差水平經歷了波動下行,目前處于3.2%左右的歷史較低水平。

  研究顯示,中國銀行業的凈息差水平處于主要新興市場國家銀行業凈息差的低端、發達國家銀行業凈息差的中間區域。1998年以來,中國銀行業的凈息差水平基本處于2.2%~3.2%之間,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中國整體銀行業的凈息差水平分別為2.57%、2.79%和2.76%(其中大型商業銀行凈息差水平分別為2.41%、2.58%和2.594%,其他上市銀行分別為2.65%、2.89%和2.85%),約處于15年均值水平附近。可見“暴利”之說有失公允。

  可以預見,隨著金融改革的推進,利率定價機制由無視成本的統一定價走向按成本核算的差異化定價,行業參與者中新生力量(如民營銀行)的加入、小微企業貸款的大幅增長、積極而富有活力的差異化業務模式將為中國銀行業帶來更加廣闊的業務和盈利空間。

  因此,分析認為,“中國銀行業在利率市場化之后必然會面臨息差被大幅擠壓的風險”的觀點也是缺乏依據的。當然,在這些看似簡單的百分比背后還隱藏著諸多深層次因素(諸如投資習慣、存貸偏好、金融市場發育程度、深度和層次等等)。銀行業務的演化背后的“推手”還是它們所處的特定的經濟環境以及資本市場本身的變動。正如發達經濟體各大“主流銀行”一路走來那樣,中國的銀行也將在這股推力下繼續沿著金融創新和業務多元化的道路前行,而中國的各大“主力銀行”和世界主流銀行之間的差距也將繼續快速地縮小。

  同時,可以預見,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將在效率和審慎以及金融安全之間達到平衡,從而具備高安全系數的特點。

  利率市場化意味著放開銀行風險定價

  金融改革的核心就是利率市場化,這是資金市場要素改革的具體體現。但是在看到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好處時,我們也要對可能的風險有足夠估計。放開存款利率管制,存款利率走高,鐵定會加大成本,有可能導致銀行壞賬率上升,有一些銀行可能倒閉。利率完全市場化后我國臺灣地區銀行體系就曾出現這樣的險情。對此,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都應盡早做好充足的準備。而對商業銀行而言,最重要的準備是風險定價制度建設。目前應該首先放開表外業務收費權和資金閑置費收取權。

  據上證報報道,央行副行長胡曉煉11月20日在《財經》年會上演講時說,利率市場化改革將有完善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轉變貨幣政策調控方式和放開存款利率管制三步。在條件基本成熟時,將擇機放開存款利率管制,這是利率市場化的最終一步。而就在下此前一天,央行行長周小川也有類似的表述:近期著力健全“利率定價自律機制”,近中期“完善央行利率調控框架和利率傳導機制”,中期“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足見,決策層對于中國未來金融的戰略安排的路線圖已很清晰。

  金融改革的核心就是利率市場化,這是資金市場要素改革的具體體現。但是在看到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好處時,我們也要對可能的風險有足夠估計。全球2010年全球大銀行排名靠前的美國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團、蘇格蘭皇家銀行、匯豐控股、富國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桑坦德銀行和巴克萊銀行9家國際大銀行,凈息差平均水平為2.88%。我國臺灣地區利率完全市場化后,先是存款利率飆升20%至50%,進而是利差收窄,2011年的名義利差僅為1.41%左右;進而銀行資產惡化,抗風險能力弱化,全島銀行業集體虧損三年,去年其不良貸款率達11.76%,撥備率降至14%;眾多中小銀行倒閉,銀行數量從53家減少到38家,信合機構由74家減少到25家。這就是利率完全市場化后臺灣地區銀行體系出現的險情。因此,放開存款利率管制,存款利率走高,鐵定會加大成本,有可能導致銀行壞賬率上升,有一些銀行很可能倒閉。對此,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都應盡早做好準備。而對商業銀行而言,最重要的準備是風險定價制度建設。以筆者之見,目前應該首先放開表外業務收費權和資金閑置費收取權。

  所謂表外業務(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通行的會計準則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其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并改變銀行資產報酬率的經營活動。具體而言,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或有債權(債務)業務,包括常用的承兌匯票授信,保函、國際國內信用證授信、貸款承諾等業務,他們的市場風險與信貸一樣,開立時不要資金,一旦客戶不能到期付款,銀行就面臨墊付的風險;第二類是協助客戶控制交易風險的,如期貨、互換、期權、遠期合約、利率上下限等;投資銀行業務,包括證券代理、證券包銷和分銷、黃金交易等;第三類是咨詢及結算類,包括信托與咨詢服務;支付與結算;代理人服務;與貸款有關的服務,如貸款組織、貸款審批、辛迪加貸款代理等;進出口服務,如代理行服務、貿易報單、出口保險業務等等。

  現在商業銀行辦理表外業務僅收取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一點五的手續費,但第一類表外業務與貸款一樣,同樣有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這樣的風險沒有計算成本向借款人收取。而且第一類表外業務風險不低于表內業務,在客戶無力支付到期款項的情況下,被迫以自有資金銀行金代為支付。由于銀行是被動地代為支付,而且客戶的無力支付往往是在經營管理陷入困境、財務狀況惡化的情況下發生的。因此,墊款在銀行中被列為不良資產。墊款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墊款、信用證墊款、銀行保函墊款和外匯轉貸款墊款等等。客戶兌付不了,銀行只能墊款,這種情況,銀行承擔的責任就是一般信貸業務的損失;從風險看,大家重視的信貸風險,表外業務的風險,尤其貿易真實性風險沒有很好把控,如果出現墊款,還面臨更大的政策風險和操作風險。從外資銀行、國外銀行來看,對表外業務收費的銀行,約占80%以上。

  實施利率市場化后,對表外業務收費,可彌補利率市場化以后利差降低帶來的回報降低,而且有專門收益準備,用于核銷墊款本息,并減少資本占用,將更多資金投入低資本的業務品種中去。

  因此建議,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應與推出表外業務收費同步推進,并根據表外業務的特性制定指導性的收費標準。各商業銀行要制定自己的產品特點、綜合(行情專區)回報、風險水平制定各自的收費標準,業務辦理前要告示客戶,并寫明在合同文本中。由于表外業務收費增加,目前很多銀行依靠承兌匯票等表外業務的做法將減少,從而還能避免過度融資的風險。

  同時,商業銀行也必須全面檢查墊款,并合理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對于不能收回的墊款應查明原因。確實無法收回的,經批準作為呆賬損失的,應沖銷提取的貸款損失準備。

  資金閑置費是指銀行對企業、個人公開授信,預先辦理好相關融資手續,企業、個人隨時可以到銀行取得資金或者其他融資品種,由于銀行要保證企業隨時取得資金,加強資金管理,留足資金頭寸導致資金閑置產生的費用。

  目前銀行對企業的公開授信很少,大約只占2%至5%,貸款慢、貸款難,更有許多不便,企業急需資金時沒有,而不要資金時,銀行又兜上門。另一方面,銀行有時資金緊張,有時寬松,不利于資金管理,也浪費了部分資金收益。而開放資金閑置收費,可彌補銀行預先留足資金的損失,同時滿足企業、個人的資金的急需。而銀行也多了一種產品,可增加競爭力,贏得客戶。銀行由此得到收益,企業三角債也會大幅減少,貿易將更加順暢。

  作為監管部門,在放開資金閑置費收取權時,應制定指導性價格的標準,并與貸款利率市場化同步,如此,一方面能減少對社會負面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將大大減緩銀行的不適應。商業銀行要根據資金閑置時間、利率變化趨勢、流動性風險制定收費標準,銀行資金部門與市場營銷部門需建立資金頭寸報送和預警機制,加強流動性管理,不斷提高資產使用的有效性。

  可以預料,銀行收取資金閑置費和表外業務費,將徹底扭轉銀行長久以來以存款論英雄的狀況,轉而促使銀行去致力控制風險,全力提升效益。

來源: 證券時報  作者:  編輯: 王未未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

相關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