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山
近日陜西省高陵縣電視臺陸續播出《向人民述廉》節目,該縣選出19位官員通過電視畫面,向全縣30萬群眾,公開介紹自己的住房、配偶及子女基本情況。
當地官員電視“曬房”,被輿論普遍看作是官員財產公開的新探索。高陵的電視“曬房”,無論是公開的內容還是公開的渠道,都有突破。監督效果也很容易實現,如一位官員所說,“只要看到的人都能夠監督,誰還敢說瞎話?”
這種探索非常值得鼓勵。盡管利用電視直播傳播效果不錯,但其離真正意義上的財產公開還有很大差距,也并非一種常態的公開方式。而且這樣的舉措,至少目前看來還是一種臨時起意,哪些人員要公開、公開到什么程度,都沒有明確規則,今后如何持續完善,都還很難說。
其實,對于一些地方的改革新舉措,最值得擔憂的不是開始的不完美,而是能否堅持長久。近年來,類似的局部試點已見得不少,然而在一鳴驚人之后,又偃旗息鼓,除了試點本身是新聞外,并未見對哪位官員有什么實質影響,也未看到更進一步推廣的可能,有些甚至早已“倒退”。
比如湖南瀏陽,2009年曾將擬提拔官員的工資收入以及大宗財產,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站等媒體進行公示,當時被稱為官員財產申報公開“最徹底的模式”。可2012年媒體再去采訪,卻發現那樣的財產公開“早就不搞了”,財產申報按照通行規則被移交到組織部門,紀檢和監察部門只負責查處申報不實。
這些零星、散發的探索之所以難以堅持下去,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雖然贏得一時叫好,但在行政體系內,卻沒有產生良性回饋,是否獲得上級政府的認可,也未可知。如此,一些改革試點當然也就不會有“由點及面”推廣的可能。
所以,如何防止電視“曬房”等基層探索曇花一現,還有賴更高層級的制度發力。這次三中全會的改革《決定》特別提出,要“推行新提任領導干部有關事項公開制度試點”。這被很多專家視為一大亮點。這句話言簡意賅,如果在接下來的改革中,“新提任領導干部”具體所指什么級別、“有關事項”涵蓋哪些內容、“公開”通過什么渠道等問題,進一步獲得清晰的制度界定,或許人們就不必擔心官員“曬房”的“節目”只能看一時了。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