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家殼公司受益政府輸血 最牛ST年內漲幅超300%
三中全會明確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可以說是今年資本市場的頭等大事。新股發行注冊制雖是頂層設計與改革趨勢,不過成行還尚需時日。
而面對IPO暫停超過一年,開閘仍無時間表,A股市場殼資源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而類似*ST南化這種連續5年虧損,凈資產為負的殼公司,政府補貼是其免于退市的關鍵因素。
統計顯示,2012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共計獲得補貼達550億元,今年上半年亦已超過200億元。
政府“雪中送炭”
IPO停滯已一年之久,而開閘的遙遙無期也讓期待上市融資的公司只能另尋他路。重組或借殼已經成為登陸資本市場的一條蹊徑,而這條小道的狹窄也使得殼資源變得更加珍貴。證監會公布的擬上市企業名單顯示,截至11月7日,滬深兩市排隊企業達750多家。其中上交所在審IPO公司數目為181家,深交所中小板311家,另有266家公司擬登陸創業板。如此一來,通過正常途徑謀求IPO已十分艱難。
一邊是擬上市企業的泱泱大軍,一邊是殼資源稀缺,殼資源的價格不言而喻,而殼資源價格的上升,也使得各家上市公司對殼資源分外重視,眾多面臨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或重組,或借殼,而政府的變相幫助也成為殼公司的救命稻草。
近日,*ST南化獲得南寧市財政局經營性財政補貼2.9億元,借助此財政補貼,*ST南化有望扭虧為盈,免于退市困擾。這也并非*ST南化首次“起死回生”。2010年,*ST南化就曾獲得政府補貼達3.3億元之巨,并促成業績扭虧為盈,進而從退市風險中成功存活。資料顯示,*ST南化2008年、2009年連續虧損,2010年得益于政府3.3億元補助而盈利1170萬元;2011年、2012年又連續虧損,今年前三季度已虧損近2億元,如果全年虧損,則將暫停上市。
與*ST南化連續兩次借由政府補助保殼成功相類似,當代東方也數次獲得政府及時救助,讓其在A股市場頻頻化險為夷。
資料顯示,早在2005年,當代東方主營業務就已出現虧損,其后2006年凈利潤虧損雖已縮窄,但根據當時相關規定,當代東方連續兩年凈利潤虧損,其開始“戴帽”前行,證券簡稱一度成為*ST當代。
2007年前三季度,當代東方的現況并沒有出現改觀,而最后重要關頭,大同市財政局的一筆3000萬財政補貼將當代東方從“退市”風險中救回。2010年以及2012年,當代東方又分別從大同市財政局及大同市國資委處獲得4000萬、360萬元的補助。數次適時的補助以及恰當的金額,當代東方三次都化險為夷。
統計顯示,2012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共計獲得補貼達549.07億元,而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獲得政府補貼合計就已超過210億元。業內人士對此稱,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企業應以自身經營情況定盈虧,但從地方政府角度來看,上市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上市公司還是地方政府重要融資平臺,自然不會任其“退市”視而不見。
退市制度改革亟待破冰
統計顯示,按照2012年滬深交易所制訂的新退市制度要求,目前A股市場ST和*ST公司共計59家,其中2013年前三季度凈資產及凈利潤同為負值的公司共計19家,且全部為*ST公司,這也意味著共有19家公司面臨退市風險。
眾多因素的協同作用也形成中國資本市場的一種怪狀,上市公司只進不出的“不死鳥”局面使得退市制度形同虛設。
自2001年以來,A股市場中上市公司因相關監管規則而退市的只有49家,占A股上市企業總數不足2%,而美國年均退市率則為6%~8%。如此低的退市率,一方面與公司自身發展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退市制度的不完善,這也使得退市制度起不到相應警示效用。
股市“不死鳥”大量產生,也導致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不斷上演。據記者統計,年初至今,逾六成ST股年內實現上漲,其中*ST生化漲幅達348.70%,*ST太光漲幅293.56%,*ST聯華漲幅116.26%以及*ST成霖漲幅101.33%。
面對退市制度的形同虛設,監管層也頻頻發聲。證監會主席肖鋼近日公開稱,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制度,要嚴格執行新的退市制度,推動存在退市可能或需要的公司在法律、規則框架內主動退市,逐步實現退市制度的常態化。下一步,要嚴格執行新的退市制度,健全完善交易所市場與場外市場對接機制,疏通退市公司轉板掛牌交易和重新上市渠道。
而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亦將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寫進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如此看來,新一輪的改革大潮即將來臨。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