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之史”展廳里的青瓷展品
一部現實版的青瓷簡史
步入青瓷文化園,3只標志性的大煙囪闖入視線,一股懷舊氣息撲面而來,園內寂靜清幽,裝飾古樸。這里既保留了原有的工業遺址:上垟國營瓷廠辦公大樓、青瓷研究所、工業廠房,還新增了青瓷尋蹤劇場、現代青瓷藝術館、青瓷體驗區、披云山莊、青年旅社等一批可供青瓷愛好者觀賞體驗的配套旅游設施。
想讀懂龍泉青瓷,得從了解青瓷歷史開始。走進青瓷尋蹤劇場,腳邊的一簇明亮,在柔和的室內環境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這些由季建真收集來的各種年代的青瓷瓷片被置于足下通體透明的玻璃展箱中,看著這承載著厚重歷史的瓷片,我們有些卻步。陪同參觀的工作人員說,“在文化園里,青瓷元素無處不在,你所走過的每一步都會縮短你與青瓷的距離。”
循著歷史的印記,踏入“瓷之國”展廳,來自全國各地的112種瓷窯文化被書寫在藝術燈品上懸掛在空中,如蒼穹下的繁星,閃爍著古老的智慧,在燈品輕系的標簽上,我們驚訝地讀到不同地域的瓷窯故事。展廳呈方形結構,沿著四周,從陶與瓷的區別開始,清晰描繪了整個中國瓷器歷史發展的脈絡。看完了瓷器史,別忙著離開,穿過頭頂這些點點“繁星”,走近展廳深處,在3米高的鋼制展臺上,近百件陶瓷作品震撼呈現,千年瓷史的絢麗盡收眼底。
在“瓷之旅”展廳里,哥窯和弟窯的產生、粉青與梅子青的原材區分、龍窯燒制工藝流程等一目了然。對于外行來說,單從外觀看,哥窯和弟窯的區別大概就是“瓷體是否開片”,其實,哥窯屬于黑胎開片,釉面布滿紋片,釉色多為炒米黃,亦有灰青;弟窯胎白質細,宛若翡翠,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極品。老人們口中傳下來的哥窯由來,是因為心生嫉妒的弟弟在哥哥的制瓷釉料里添加了草木灰而導致裂紋,卻不曾想,這裂紋裂得別致,器表本身卻光滑無損,哥窯也因此名聲大振。
關于哥窯和弟窯的歷史已遠去,但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的傳奇仍在延續。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被正式批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入選的陶瓷類項目。今天呈現在世人面前的龍泉青瓷,有著洗盡鉛華的美麗。工匠們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對現代事物的創新認知,使得器形和功能融合了新時代需求,彰顯了龍泉青瓷的與時俱進。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