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環縣累計拆違382.9萬平方米 成效明顯獲省政府和群眾雙重肯定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11月12日訊(通訊員 李緗珠)碧水如玉,晨霧如環,玉環曾經的美麗留在了老一輩市民的記憶里,幾十年前的城市如同一塊璞玉,綻放著天然的光芒。隨著經濟的發展,違法建設層出不窮,侵占土地,污染環境。于是,路變窄了,河變黑了,就連空氣也變得刺鼻了。璞玉蒙上污垢,城市不再美麗。
近年來,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玉環縣委縣政府將“三改一拆”工程強勢推進。自2011年10月份起,該縣堵疏結合,以人為本,將“三改一拆”工作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拆走了舊氣象,改出了新天地,既獲得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又贏得了民心。
璞玉蒙垢:違法建設多,環境變得臟亂差
玉城街道九子岙廢舊物品回收點拆除中
大南塘河是楚門鎮人民心中的母親河。位于其上游的中山村有個近60歲的老村長,名叫錢德友,幾十年來一直住在大南塘河岸邊,目睹了這條河及周邊環境的變化。錢德友說,兒時的大南塘河清澈見底,有很多魚、螃蟹和螺螄,那時的他很喜歡在水里游泳嬉戲。長大后,河邊的廠房多了起來,人口猛增,河水慢慢變臟。
與楚門大南塘河一樣,清港鎮人民的母親河同善塘“清水轉垃圾河”的變化,也讓居住在岸邊的村民心有余悸。當地村民何先生回憶說,當時水面上漂浮著五顏六色的污染物,腳泡在水里會出疹,一到岸邊就有一股臭味撲鼻而來,十分難受。
無論是大南塘河還是同善塘河,河水變臟的原因都離不開違法建設。因為河岸邊散布著數以千計的民工房、小家庭作坊、養豬場等,生活污水、工業污水都直接排進河里,致使魚蝦絕跡。
河岸邊的違法建設造成水環境惡化,而城區內的違法建設則是用地緊張、垃圾叢生的罪魁禍首。位于玉城街道塘里村的城區41號地塊就是典型案例。該區塊占地約100畝,違法建設就占了約60畝,多為廠房和工棚。
“這里位于路邊,車流量多,交通壓力大。亂搭建的廠房擠占交通空間,隨意亂置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使周邊環境烏煙瘴氣。”塘里村村民許先生說。
隨著城市發展的新需求,市民對城市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違法建設逐漸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拆違也逐漸成為了市民倍加關注的大事。
金剛琢玉:應拆盡拆,和諧為本,對違法建設“零容忍”
改造中的龍溪中心公園
改造中的清港同善塘河
玉環借著“拔釘破難優化服務”和“三縣三城聯創”的東風,“三改一拆”結合水環境整治、四邊三化,在全縣范圍內掀起了對“違法建設”的圍剿。截至目前,共拆違382.9萬平方米,改造舊住宅80.8萬平方米、城中村55.6萬平方米、舊廠區41.4萬平方米,均超額完成考核指標,決心大、動作大,成效明顯。其中,楚門鎮大南塘河拆違整治可以說是全縣“剛柔并濟”推進“三改一拆”的縮影。
80多歲的楚門鎮中山村村民林錫協談起大南塘河拆違,除卻心疼與無奈,剩下的還是自愿。林錫協說,原先他住在大南塘河岸邊,擁有幾間民居房,除自己住一間外,其余均租給外地務工人員,僅靠租金,每月收入便有三四千,日子過得很滋潤,但這樣的生活伴隨著拆違結束了。“當時我是一百個不愿意,別人說什么都聽不進去。總覺得房子是我的,要為我賺錢的,怎么可以說拆就拆呢?”林錫協說。
面對高齡老人的強烈反對,楚門鎮查違辦并沒有氣餒,更沒有強拆,而是采取了“迂回戰術”,找到了林錫協的兒子林恩明。林恩明是黨員,以身作則,帶頭勸導父親,每日苦口婆心地勸說。為了配合工作順利完成拆違,林恩明將父親從岸邊接到了自家房子里,以孝心打消了父親的顧慮。經過半個月的努力,林錫協終于點頭同意自愿拆違。
據介紹,大南塘河全長1.2公里,兩側共有違法建設2.7萬平米,其中被當地村民用于租借的臨時房就有580間,面積達2.1萬平米。因為經濟利益,村民抵觸情緒明顯高于其他區塊,此地拆違成為了“最難啃的骨頭”,楚門鎮查違辦為此費盡心思,采取“輪番轟炸”的方式,以堅決的態度在短短3個月內完成了拆違,且無一例上訪。
“先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向村民宣傳三改一拆的必要性及整治后的效果,再召開黨員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召集黨員、村民代表深入每家每戶做思想工作,自愿拆除也就不難了。”楚門鎮副鎮長胡正生說。
縣“三改一拆”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李黑水說,鐵腕拆違與和諧拆違相結合是全縣拆違的基調,玉城、龍溪、清港、楚門等鄉鎮(街道)在這一方面堪稱典范。按照“違必拆、七先拆、黨員干部帶頭拆”的要求,全縣先行拆除了一大批企業違建、頂風違建等,并且一拆到底,事后督查,絕不給違建以反彈的機會,真正做到了“零容忍”。
美玉初現:河水清,道路寬,公園美,百姓交口稱贊
楚門大南塘河今日面貌
楚門大南塘河今日面貌
清港總鳥瞰圖
傍晚,夕陽西下,脈脈斜暉灑落在大南塘河面上,河水如同胭脂落在了白練上,帶著淡淡的朱紅色和點點的金光,緩緩流向遠方。兩岸綠樹林立,青草遍地,兩條慢行散步道蜿蜒伸展,散步的人三三兩兩,十分悠閑。面對如此美景,不少市民猶自沉醉,就連當初強烈抗拆的林錫協老人也在兒子的攙扶下加入了散步人群的行列。
“真沒想到變化這么大,水變清了,路變干凈了。前幾年我都看不到白鷺,最近卻看到好幾只蹲在岸邊呢。”林錫協說。而當別人問他當初自愿拆違后不后悔時,林錫協連連搖頭,“環境變得這么好,有啥好后悔的?”
據悉,為精心打造大南塘河生態景觀帶,楚門鎮專門委托杭州一家城市規劃設計院進行設計,并投資3000多萬,進行河道淤清、截污納管、堤防護岸等工程建設,確保河流長治久清。而類似的整治在全縣范圍內也是火熱開展著,各地都朝著“水清、岸綠、景美、流暢”的目標不斷前進。
事實上,就在大南塘河華麗變身的同時,全縣各地在“三改一拆”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清港鎮的百姓說同善塘變清了,龍溪鎮的百姓說龍溪公園有亭子小橋了,玉城街道的百姓說道路變寬了,蘆浦鎮的百姓說空氣中沒有豬糞味了,大麥嶼的外來務工人員說民工安置房比以前的出租房住得安心多了……
縣“三改一拆”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劍毅說,目前,三改一拆已進入深水區,“改”的過程尤其重要。拆后的建設始終圍繞民生展開,停車場、綠地、景觀公園等也都在邊拆邊改中有序進行著。如前段時間剛拆除的密杏河區塊1.5萬平米便是停車場、綠地建設所用。
“城市注重品味,管理體現品味。‘三改一拆’助推城市品位提升,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正因為看到了環境的變化并打心眼里認可,才會有更多的人自愿去配合我們的工作,其它民生建設也就水到渠成。相信再過幾年,大家會看到玉環真正的魅力所在。”李劍毅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