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臨海東山村一家6口蝸居26平方米老屋
近日,臨海白水洋鎮東山村村民王遠慶致電本報熱線88894000反映稱,他家原本有3間房,其中兩間被火燒毀后,一家6口蝸居在26平方米的老房里,“村里幾年前搞康居工程,按規定我和弟弟已經分別立戶,每戶3口人,能分到4間地基,可村委一直不分給我們。”
王遠慶說,自己是盲人,弟弟王敏根的眼睛也不好,全家幾乎沒有勞動力,靠救助生活,“村里應該有所照顧。”
村民稱全家蝸居百年老屋無地基可分
11月6日,從東山村村口走到王遠慶家的途中,記者看到盡管村道還是土路,但村里多數人家都已建成規格統一的樓房,樓房中間間或還能看到低矮的磚石老屋。王遠慶家就位于幾幢三層樓房的中間。
王遠慶說,這幢2層木結構房子地基26平方米,是祖傳的百年老房,現在全家6口人就擠住在這個小房子里。
記者看到,整幢房子十分老舊,樓梯、梁柱都已顯露出腐朽的顏色。王遠慶母親說,前幾年換過房頂的瓦片和木架,“可房子實在太老,腳下的樓板已經松動,臺風一來怕撐不住。”
王遠慶告訴記者,他和弟弟王敏根至今未婚,全家6口人現在分成兩戶,父母和弟弟為一戶,自己和妹妹以及妹妹的兒子合為一戶,“實施康居工程以后,按村規,一戶3口人能分到兩間地基,我們家總共應該分到4間。加上我和弟弟眼睛不好,父母老邁,地基位置也應優先安排。”
“可村委不顧我們的要求,不僅不歸還我家原來被火燒毀的地基,至今連一塊地基也沒有分下來。”王遠慶兄弟說,這讓我們很難接受。
村委會稱必須先拆老房再分地基
東山村村民委員會主任王飛輪告訴記者,王遠慶家兩間房10多年前被火燒毀后,地基就轉為村集體土地,2009年臨海開始實施康居工程,東山村作為試點開始重新規劃土地。
王飛輪說,實施康居工程之初,村委會就花了較長時間定下“村規民約”,其中有一條明確表示:“有老房的必須先拆老房后建新房。”
王飛輪說,康居工程實施中,共分過兩次地基,“當時包括王遠慶家的10多戶,因為分配時存在分歧,堅持不肯拆老房,按規定村里就沒法給他們分地基。”
東山村黨支部書記王天頌說,按照農村風俗,女兒出嫁后即使戶口還在本村,也不能再享受村里政策,所以村民委員會決定分給王遠慶家3間地基,但他們堅持認為應該分到4間。
“另外,當時王遠慶家對地基位置提出要求,指定要第二排中間的地基。”王天頌說,當時東山村土地被分為3塊,老村的地基價格便宜,按序分配,一戶出去由下一戶接上來,“他要我對他家地基間數和位置寫下保證書,這我實在沒法寫,他就不肯拆房,分不到地基。”
王天頌告訴記者,王遠慶家困難,村里都知道,在符合村規的前提下,村里一定會給予幫助,如在地基、建房的價格上給予優惠,在老房拆除后安排他們住宿,“但他們思想一直不通,后來康居工程結束,村委會又多次找人勸導,給他們安排三五省道遷居區3間地基,但他們不接受。”
王天頌說,如果違反村規單獨安排他們家,村委對其他十幾戶沒拆老房的村民沒法交代。
白水洋鎮表示符合規定前提下將給予照顧
當日下午,記者來到臨海白水洋鎮鎮政府,試圖了解鎮里可否從中協調,解決王遠慶家的住房問題。
一位分管城建的周姓副鎮長介紹,東山村康居工程2009年啟動,2011年結束。“我是2011年9月到任的,所以對當時的情況并不非常了解。”
周副鎮長說,這幾年王遠慶家為地基的事反映多次,他也做過了解,“按照相關規定,分地基先拆老房是前提,地基的間數和位置也應依據風俗和村規。”
“如果當時王遠慶家肯接受,老村還有地基可安排,可康居工程結束到現在,農村土地指標已非常緊張。”周副鎮長說,如果王遠慶家在滿足相關規定的前提下,接受現在安排的地基,鎮里肯定會考慮他家情況,給予照顧。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