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7年近10億漁業柴油補貼零投訴
截至今年10月21日,我區2012年漁業柴油補貼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發放,其中除了因買賣糾紛等暫緩發放840萬元外,至今已發放2.28億元,這標志著我區2012年漁業柴油補貼發放工作基本結束。據悉,我區漁業柴油補貼連續7年實現零差錯零投訴,累計發放補貼5313筆,涉及金額達9.35億元。
那么,如此漫長的時間,如此巨大的金額,如此繁雜的賬目,為什么卻沒有一起投訴?“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我們的法寶就是‘陽光工程’。”區海洋與漁業局一位負責人對記者如此說道。
“五堂會審”審出了問題漁船
在今年申報柴油補貼時,區海洋與漁業局在多部門聯合會審中發現上報來的浙椒漁75059船無論捕撈日志,還是各種證件全都齊全,看不出什么毛病。然而,參加“五堂會審”的工作人員細心地發現,這艘漁船于2012年2月19日被撞沉,之后船東也沒有建造新船只繼續捕撈,也就是說這艘船只是作業了一個多月。而按照國家規定,符合要求的漁船必須是上一年度連續捕撈作業3個月以上才能領取柴油補貼。隨后,浙椒漁75059船2012年的柴油補貼資格被取消,為國家挽回了43萬元的損失。
漁業柴油補貼涉及多個部門,為了達到逐環把關、相互制衡、陽光發放,我區構建了“五堂會審”的工作模式。海洋漁業部門負責漁船柴油補貼資料的審核和公示、財政部門負責柴油補貼的明細賬目清算和核定、銀行負責柴油補貼“一卡通”的發放、審計部門負責每年漁業柴油補貼的專項審計、紀檢監察部門負責柴油補貼的監督和投訴,這樣一來,有效避免了柴油補貼代辦、冒領現象的出現。
在這些環節中,海洋漁業部門負責的審核環節,是整個發放流程中最基礎、最繁雜、最重要的環節。按照國家規定,漁業柴油補貼必須具有漁業捕撈許可證、漁船檢驗證書、漁船登記證書、捕撈日志等“三證一志”,而這“三證一志”又涉及海洋與漁業局內的多個部門。為了把好最關鍵的入口關,區海洋與漁業局根據工作職能,又將涉及的部門設置為5個“堂口”,海洋與漁業科負責政策解釋、資料匯總錄入等;海洋漁業執法大隊負責轄區違反漁業法律法規情況的統計和審查;漁政漁監站負責漁船證書審核和漁船買賣、建造等統計、審查;船檢站負責相關證書審核;救助指揮中心負責大中型漁船捕撈生產時間核查等。以上部門在獨立審核后,再集中在一起進行會審。
“玻璃口袋”贏得公眾信任
“一毛錢都沒少,柴油補貼發放程序讓我們漁民看得明明白白,心里更是踏實。”10月21日,浙椒漁60058船的船東余連名高高興興地從當地農村合作銀行領到了74.3111萬元的柴油補貼。
按照現行的發放標準,平均一千瓦馬力折算1830元補助,2012年我區漁業柴油補貼一共有2.37億元,一共涉及740艘漁船,平均每艘船可以領取42萬元柴油補貼。柴油補貼關系到漁民的切身利益,是國家最重要的惠漁政策,但是柴油補貼涉及的金額大、漁船多,很容易出現差錯,也很容易滋生腐敗,因此區海洋與漁業局等相關部門積極推進陽光工程,將柴油補貼的申報、審核、匯總等環節全程置于陽光下,做到公開、公正、透明。
為了方便廣大群眾監督,區海洋與漁業局在柴油補貼發放的過程中,在當地媒體進行過兩次公示,第一次是漁船申報資料,第二次是審核公示資料,這些公示資料詳細到船名、作業類型、主機總功率(kW)、持證人等。在今年的公示材料中,記者就發現有兩艘船使用違禁的電脈沖而被扣減68萬元的補貼。“這樣的公示,既是我們自加壓力,也是保護漁民的合法權益,為什么扣你補貼款,寫的一清二楚,合法捕撈的漁民才不吃虧,海上生產秩序才能維護好。”區海洋與漁業局一位工作人員指著厚厚一疊公示材料對記者說。
正是由于“五堂會審”,以及多部門把關和媒體兩輪公示等陽光工程的推進,我區連續7年未接到一位漁民的投訴。這一串數字證明了“陽光工程”是漁業柴油補貼發放最有效的保障。
凡注有"浙江在線臺州頻道"或電頭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并保留"浙江在線臺州頻道"的電頭。
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分享
看臺州新聞,關注浙江在線臺州頻道微信